昆仑山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我体验了一下传说中的共享汽车,有这些体会
TUhjnbcbe - 2022/8/7 18:02:00

过年回家的时候,一种车身上印着大大熊猫头像的电动汽车引起了我的注意。

据堂弟介绍,这种叫做“盼达用车”的分时租赁共享汽车活跃于成都重庆,是他们滴滴代驾司机的最爱。

在堂弟的带领下,我们一起体验了“盼达”的使用流程。

体验“盼达用车”

下载“盼达用车”的APP,上传身份资料和驾照资料通过认证之后,便拥有了租车资格,如果支付宝芝麻信用分以上可以免交押金,否则需要支付元押金。

租车时,需要提前半小时预约,选择一辆电量充足的电动车,输入取车和换车站点,下单成功之后就可以直奔网点取车了。

“盼达”的开关门、发动和锁车等功能都是在手机上完成,充满电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公里,在高速上开到码也不成问题,满足日常需求是足够了。

查了查“盼达”用车的资料,发现这是力帆汽车旗下的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早在年8月26日就有第一批30辆“盼达”上路,到去年才算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

仔细了解之下,我发现“盼达”并不是川渝地区唯一一家共享汽车厂商。

雨后春笋般的“共享汽车”

在成都,和“盼达”网点数量相当的,是来自上汽集团的“EVCARD”,“EVCARD”的特色在于车型丰富,有荣威E50、奇瑞EQ和宝马之诺三种,不同的车型相应的价格也有高低。

并不是所有“共享汽车”都是重资产模式,“苏打出行”就更加注重软件体验和平台运营,它自己拥有的车并不多,而是想让不同的汽车租赁公司、汽车厂商接入到苏打平台,实现汽车自由流动的目的。

听上去有点像“滴滴出行”,也与法国巴黎共享车项目Autolib的模式有点类似。

国外共享汽车项目不但在理念上影响着国内,更有直接进驻参与竞争的。

在重庆,我专门去寻找了传说中的Car2Go,作为奔驰旗下产品,Car2Go在全球9个国家、28个城市提供服务,而重庆是中国乃至全亚洲第一个可以使用Car2Go服务的城市。

Car2Go在重庆的车辆非常多,服务网点更是多到残暴,清一色的奔驰SMART看上去还是很拉风的,而且和传统共享汽车大多采用电动车不同的是,Car2Go的SMART汽车都是汽油车,当然,每公里0.99元+每分钟0.49元的价格也可能是共享汽车中最贵的。

这还只是西南一隅,在大帝都,共享汽车项目更是品类繁多,根据我有限的了解,就有9个:

Gofun出行:首汽旗下产品,主要车型奇瑞电动车。

car2share:奔驰旗下产品,只在中国运营。

TOGO途歌出行:主要车型为smart。

ezzy:大梦科技旗下产品,主要车型为宝马i3。

友友用车:主要车型为北汽、。

零派乐享:乐视旗下共享汽车品牌。

一度用车:成立于年的电动车分时租赁品牌。

GreenGo绿狗租车:北汽与鸿海合作的品牌。

宝驾出行:提供分时租赁和P2P租车服务。

感谢刘健亮同学从帝都发来的实时照片,这时候共享汽车相较于单车的优势开始凸显

“共享汽车”也并非新鲜事物,在国外,“共享汽车”的历史更为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年。

现在,除了最为知名的ZipCar,传统汽车厂商大多都有自己的共享汽车品牌,比如奔驰旗下的Car2Go,福特旗下的GoDrive,宝马旗下的DriveNow,大众旗下的Quicar,通用旗下的RelayRides等等。

这其中,除了ZipCar还在使用比较传统的会员卡之外,其他国内外品牌大多都是通过手机app实现注册、认证、下单、取车、还车等整个流程,有些品牌甚至连押金都不需要缴。

看上去,“共享汽车”正成为“共享单车”之后又一个热点。

我对“共享汽车”有这些看法

“共享汽车”的好处不言而喻。

比如便捷。不高的价格、“随借随还”的方式不但可以解决“无车族”出行难的问题,还可以让有车一族避免限号、停车难、保养费用高等问题。

比如环保。分时租赁的方式大幅度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有分析认为1台“共享汽车”可以取代10台私家车,再加上主要车型是电动车或者小排量汽油车,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更何况,“共享汽车”还背负着一个美好的愿景,那就是你可能只需要使用、而不必真正拥有一辆汽车,我记得keso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这个未来趋势,只不过,他的想法是通过无人驾驶技术和共享经济的方式,而现在,这一天似乎有提前到来的趋势。

但是,目前来看,“共享汽车”依然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车辆和网点数量的难题。

和“共享单车”不同,“共享汽车”在车辆上的投入更大,在网点布局上更为困难,这就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以及不错的*府资源,所以现有的“共享汽车”品牌背后大多都有车企或者其他大公司背景。

即便如此,目前“共享汽车”的数量和网点离“随走随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去取车和还车之后,往往还需要步行一大段距离才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有些网点设在地下停车场,这时候就得面临在无GPS的情况下肉眼搜索预约车辆的尴尬境况。

其次是盈利难题。

汽车的价格加上系统开发、设备维护以及运营的成本,再加上自然和人为损耗,会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可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又不能将租赁价格定得过高,目前来看还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格局。

国内许多“共享汽车”网点没有充电桩,需要工作人员更换电池

相比于国外的“共享汽车”项目,国内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可能更高,以充电为例,国外大多在网点有充电桩,而国内许多网点则不具备这个条件,前文提到的“盼达”就需要工作人员检测和更换电池,显然增加了不少人力成本。

第三是维护难题。

前些天有篇刷屏的热文,大意是说“共享单车”的遭遇折射国民的素质云云,“共享汽车”虽然不会像“共享单车”那样被偷走,但也面临诸多不被爱惜的问题,我在重庆看到一辆Car2Go,拉风的外表之下,是被蹂躏得惨不忍睹的内饰。

更为严重的是出现交通事故之后的责任界定问题,交通违章尚可以通过监控和时段分析追查到始作俑者,但小擦小挂就很难说是谁的责任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遇到车子电池或者大灯之类的被盗,如何界定是用户顺走还是换车之后被偷走的呢?

总之,“共享汽车”有刚需但也有局限,汽车的诸多特性决定了这个行业很难出现滴滴Uber那样一统江湖的情况,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滴滴代驾司机都是用“共享汽车”,而滴滴却不入局的原因。

这个行业更适合传统或者互联网车企、能协调*府解决牌照和网点的企业,以及有智能出行软件研发能力的企业,当然,最好是三者皆有之,而初创公司,恐怕只能从软件平台这一端入手,看能不能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了。

我认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内出行市场上可能会出现“网约车”、“共享汽车”与“共享单车”并存发展的局面,网约车解决打车问题,“共享汽车”解决短途自驾问题,而“共享单车”则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只不过,市场上“网约车”方面滴滴出行一家独大,“共享单车”逐渐可能也是摩拜唱主角,而“共享汽车”方面,则是各地的品牌百花齐放,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竞争会比较激烈,但更多的地方还是被地区性的厂商占据,形成多点开花之势。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望月的小密圈参与更多讨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体验了一下传说中的共享汽车,有这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