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

首页 » 问答 » 类别 » ISQP对话董亚琳治疗药物监测
TUhjnbcbe - 2022/2/24 20:55:00

对话董亚琳:治疗药物监测助力抗菌药物

个体化治疗

关于ISQP年,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的伊始之年,恰逢国内定量药理学在新药开发方面继往开来,又在学科交叉中不断突破之时,第八届ISQP将以“创新无止境:新十年的展望与挑战”为大会主题,邀请各大学术机构,以及国内外制药企业界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在今年12月5-6日于北京就目前定量药理学在各个方向的应用热点、学科突破以及未来的挑战与对策等关键问题,进行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以期切实推动我国乃至亚洲的定量药理学学科发展和提高我国新药开发效率。

采访嘉宾

董亚琳,博士,教授/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西安医院药学部学科带头人,科技部主任。医院临床药学实践和研究工作。担任中华医学会科学研究管理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委员;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药学分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药事管理与药学创新分会委员;陕西省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及8部核心期刊编委。获第十三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研究奖。主持国科金3项,指导国科金11项;发表科研论文余篇,SCI收录余篇;获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各1项。

采访人

李新刚,博士,副主任药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西药剂科副主任。学术任职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外聘专家、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专委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学专委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专委会青委常委、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药学分会青委等。期刊任职包括《中国药房》编委、《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和《中南药学》青年编委,Biomaterials、ClinPharmacokinet、Phytomedicine、Seizure、EpilepsyRes、BioRep、Expertopinionondrugsafety、PlosOne、InfectionandDrugResistance、EurJDrugMetaPharmacokinet、EurJPharmSci、IntJClinPharm等杂志审稿人。研究方向为遗传药理学、定量药理学、临床流行病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十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40余篇,总IF。

ISQP

以下为ISQP组委会对董亚琳教授的采访

李新刚:

大家好,我是来自医院的李新刚,非常荣幸有机会采访我国著名的药学专家董亚琳教授。董主任您好,您在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及科研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国家卫健委对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年6月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关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工作,请问您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在哪些方面?

董亚琳:

你好,从临床药师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有两个重点:一是要进行耐药和抗菌药物消耗量的监测,对这上述数据一定要认真分析,再结合本地区细菌药敏的特点,调整临床用药的结构。二是要进行教育、培训和督导,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其中药师必须提供相应的药学专业技术服务。

对于难点,我认为有三个:一是我们当前的信息化水平不一,使得药师对抗菌药物的点评工作难度加大,例如重点的抗菌药物的转档管理;二是药师的数量不足且临床水平参差不齐,他们能提供的药学专业技术服务也是有限的;三是我们对感控、细菌耐药监测、药品使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是有限的。

李新刚:

谢谢董主任,药师在抗菌药物的管控方面还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当然我们也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众所周知,游离药物浓度的监测对于疗效的预测更为直接,在抗菌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中,除了替考拉宁,您还建议哪些抗菌药物进行游离药物浓度的监测?

董亚琳:

游离药物浓度的监测主要受制于测定方法,并非所有实验室都能开展游离药物浓度监测工作。我认为有必要对重症、或特殊患者、或使用蛋白结合率高的特殊级使用的抗菌药物开展游离药物浓度的监测工作。

李新刚:

目前而言,医院药学部门的实验室有些还不能满足对游离药物浓度测定的要求,但是对于重症的、特殊患者使用的、或蛋白结合率高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还是建议进行游离药物浓度的监测。那么对于替考拉宁,您认为还有哪些难点或者需要攻关的临床或科学问题呢?

董亚琳

我认为有三个方向可以深入开展研究:一是抗菌药物游离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和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的专家联合起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二是对替考拉宁游离药物浓度的治疗窗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大家公认的替考拉宁治疗窗,这使得我们为临床推荐精准的用药方案带来一些困难;三是可以对替考拉宁在特殊患者中的给药方案优化进行深入研究,当前的报道较少,还有很多的未知信息。

李新刚:

看来替考拉宁还有很多未知问题需要我们科研人员继续探索和研究。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期待您ISQP大会报告,我们ISQP大会见。

会议信息ISQP

分会主题9:模型引导的临床精准用药:最新进展与展望

分会时间:12月5日下午分会场3(定量药理学研究与学科交叉分会场)

分会主席:焦正教授、金玉燕博士

焦正教授

焦正,博士,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医院药剂科主任,GCP机构副主任,长期致力于应用定量药理原理和方法进行精准给药和新药研发主持国自然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论文90余篇,主编工具教材《基础群体药动学和药效学分析》。学术任职包括: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临床应用学组组长;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委会委员兼任神经精神学组副组长;上海市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治疗药物监测和*理学会(IATDMCT)会员;国际定量药理学会(ISOP)会员、美国临床药理学会(ACCP)会员。同时担任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药学学报、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等杂志编委,国家药监局审评专家。主持研发“个体化用药辅助决策系统—SmartDose”为华法林和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提供技术支持。

金玉燕博士

金玉燕是罗氏上海创新中心的药物科学部中国负责人.药物科学部集中于临床药理学,药物代谢,*理学,生物分析和生物标志物的开发,以支持从早期到晚期的药物研究和开发。金玉燕于年1月加入罗氏上海,至今已支持多项早期和晚期免疫,抗感染,肿瘤,神经领域的项目开发。在加入罗氏之前,她在辉瑞美国工作并担任临床药理学项目负责人。她拥有中国药科大学生物药剂学学士,药剂学硕士,以及匹兹堡大学药学院临床药理学博士学位。她还在美国FDA完成了为期两年的关键路径研究。

ISQP重要时间

大会会前和会后培训班

ISQP往期专家采访精彩回顾

大会报告主题(北京、上海同步)

l定量系统药理学:最新进展及未来潜在突破

ISQP

对话胡蓓教授:定量药理学在中国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l模型引导的新药开发与监管科学:中美监管创新实践及未来趋势

ISQP

对话王亚宁:定量药理是新药创制的科学支柱,坚定看好以世界科学的丰富经验为基础的中国新药研发

ISQP

对话赵亮博士:在药物生命全周期中做实做深定量药理,期待未来的变革技术也出现在中国

大会分会主题

新药开发分会场(北京分会场一):

l分会主题1:模型引导的新药开发与应用:挑战与案例分享

ISQP

对话郑青山教授:模型引导新药研发的若干本质问题与对策

InterviewwithDr.ScottMarshallonMiDD

l分会主题2:抗肿瘤免疫创新药开发:监管要求及定量药理学的应用与挑战

对话卢建丰:紧跟IO发展趋势、深刻理解细胞水平的机理和药理学机制、积极应用PK/PD参与肿瘤免疫创新药的早期研发

l分会主题3:定量药理学在双抗、抗体偶联及生物类似药临床加速开发的应用与挑战

ISQP

对话王冰博士:定量药理在ADC临床转化和开发的考量

ISQP

对话杨*博士:定量药理学在生物类似药临床开发的应用和挑战

ISQP

对话史*博士:双特异性抗体早期临床开发的思考及建模与模拟案例分析

l分会主题4:纳米和吸入制剂的临床高效开发及建模与模拟和AI技术应用策略探索

ISQP

对话孙笃新教授:雄关漫道之从头越——抗肿瘤纳米药物设计的新思路

ISQP

对话佟振博:基于计算流体?学(CFD)模拟的吸?制剂PBPK模型研究进展及应?

ISQP

对话欧阳德方:突破制剂瓶颈、加快创新转化、注重人才培养–计算药剂学开拓药物制剂创新研发之路

定量药理学创新与特定疾病分会场(北京分会场二):

l分会主题5:传染性疾病新药与疫苗临床开发:临床药理学与定量药理学的应用与挑战

l分会主题6:特定人群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国指南解读及研究方法创新

l分会主题7:新型治疗药物(细胞治疗、小核酸药物)和罕见病药物开发策略及定量药理学应用挑战与展望

ISQP

对话曹彦光:CAR-T的动力学建模的研究进展

ISQP

对话陈锐:迎接RNA药物时代,在残酷竞争中走出道路

l分会主题8:儿童新药开发:中美指南解读及目前挑战与未来机遇

定量药理学研究与学科交叉分会场(上海分会场):

l分会主题9:模型引导的临床精准用药:最新进展与展望

ISQP对话焦正: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为推动临床个体化治疗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l分会主题10:药动/药效/疾病进展模型: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挑战与对策

ISQP

对话丁俊杰:宿主内病*感染机制模型促进药物开发

ISQP

对话李禄金:基于模型的荟萃分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l分会主题11:生理药动学/药效学研究:最新进展与未来突破

ISQP

对话刘晓东教授:PBPK模型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l分会主题12:真实世界研究与数据科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中国博鳌与美国的实践与策略

大会网址(可直接点击阅读原文)

大会第四轮通知:第八届定量药理学与新药评价国际会议第四轮通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ISQP对话董亚琳治疗药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