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话题。因为大家会觉得,继互联网造车后,现在连手机企业都要造车了吗?
其实,用手机制造企业来评价华为是比较片面的。因为至少在“造车”这方面,华为最大的优势就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信息和通信技术。
而关于“造车”,我们对于华为也有一些误解。
在最近的上海车展上,华为首次参加车展,向外界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华为一定会开展汽车业务。但并不造车,而是会成为车企的助力。
4月17日,在“第五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发表了主题演讲。徐直*称,华为不造车,将会聚焦ICT技术,以此来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会深度参与智能网联汽车开发,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还没有哪个车企,没有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华为关于汽车业务的布局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自年开始就与各家车企建立合作关系。
年,华为与一汽、东风和长安三家汽车品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主要涉及ICT、自动驾驶等领域。
以此为开端,在之后的各年,华为开始与各家车企建立联系。其中既包括奥迪、大众、奔驰等这样的外资品牌,也包括北汽、比亚迪、上汽等内资品牌。
用华为董事长徐直*的话说,华为基于ICT技术,为车企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还没有哪个车企,没有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徐直*背后想表达的意思是,华为进*汽车行业,并不是要成为车企的竞争对手,而是将成为车企造车的助力,成为一家车企的供应商。
但华为不会开展任何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业务,而是根据自己的优势,将自己定义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华为将颠覆传统汽车价值构成
在徐直*发表的演讲中,他将传统燃油汽车向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过度,类比为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进化——后者是通过ICT技术实现人的沟通自由,前者则要借ICT技术实现人的出行自由。
在给人类带来自由的同时,智能手机和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还颠覆了通信领域和汽车行业的价值空间。一如当年的功能机,如今只要几十元,而高端智能手机价格高达上万元;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也将颠覆传统汽车的价值构成。
徐直*认为,当汽车与智能网联深度融合时,一台整车最大的价值构成不在于传统的零部件,而是车辆网和人工智能等部分。这也正是华为发力,和车企公开的主要合作领域。
具体来说,华为面向车企的产品主要包括:
基于MDC(移动数据中心)的车载计算平台和智能驾驶子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华为云的自动驾驶(训练、仿真、测试)云服务Octopus
4G/5G车载移动通信模块和T-BOX及车载网络
HUAWEIHiCar人-车-家全场景无缝互联解决方案
徐直*也算了一笔账,在中国每年新增万辆机动车的前提下,全球年新增汽车数量将达到一亿辆。无论哪项业务和产品,和一亿相乘,都是巨大的市场。再加上软硬件升级、传感器可扩展等业务,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持续创造价值的平台。
“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架构中,多付的钱都是华为业务相关的部分。”
但同时,徐直*也提到,和手机行业相比,汽车行业要形成实际收入,非常难。华为开发一个手机底板需要18个月,造一台车最少需要两三年。华为如今的汽车相关业务,要真正赚到钱,至少要等到年,甚至更晚。
更不用说,在这个智能网联汽车的领域中,已经存在的英伟达、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等巨头,所带来的巨大的竞争压力。
徐直*本身对待竞争也是十分乐观,认为有竞争才有进步。可能正是因为华为在手机行业中的成功突围,给了华为面对这种竞争的底气。“如何让中国的新势力和老势力,以较低的价格获得高效的自动驾驶软件,是华为正在做的,也是我们能做到的,是我们的优势。”
另外,关于华为是否会涉及电驱动业务时,徐直*也表示,车企是华为的客户,做什么业务,不做什么业务,取决于客户需求。
“如果他们决定自己做,就没有华为的份,如果在合作过程,他们需要我们,我们也自认为可以做,就一个个来做。”
华为为某主流电动车企提供的解决方案,绿色部分为华为提供
不得不说,华为的决定十分的明智,在汽车掀起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今天,华为并没有贸然涉足重资产的汽车制造领域,而是以自己最大的优势ICT技术、以智能网联汽车供应商的角色切入汽车领域。这种做法十分保险,也是十分有效。
在手机领域看过华为的荣耀,希望在汽车领域中,我们也能见证华为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