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与车企方面的沟通和调研比较多,也忙过了一段时间。后续将带给大家更多在车企(OEM)方面合作的分享。
今天介绍一个新颖的老话题-ConnectedCar。
说它是老话题是因为早在几年前,大约是年前后,壳牌在英国就与捷豹-路虎进行了相关的合作。通过系统的打通(与壳牌支付系统和油站系统的集成),捷豹和路虎的车主,可以在原车车机的界面中就使用Shellapp来进行支付,后续也可以通过OTA来实现软件升级。
以今天的眼光,特别是最近1~2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车联网发展几乎是同步和交融的。一辆汽车也变成了一台移动互联网终端,新能源汽车尤其是这样。基于5G的第一台汽车,广汽Aion,首先是在中国出现的,这标志着我们在这些领域(通讯、IOT、IOV等)应用角度的先锋地位,但必须指出的是,在这之前的3~4年时间,Global在这些领域的基础技术和初步实践走在了前面。
实话实说,我在几年前看到这些Global实践的时候,并不是特别感冒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把手机的app移植放在了车机的屏幕上使用。顾客的使用步骤基本上是一致的,体验比使用手机也没有好太多。这背后还要做大量的技术工作,系统之间的集成、基础架构的保障等。退一步讲,如果要使用车机的屏幕,而不用手机,那么需要这么紧密的集成吗?还是用CarPlay等第三方服务就好了呢。
但随着理解的加深,同时越来越多的实践出现,以及与车企的沟通,我发现我之前的观点有些片面,而忽略了以下几点:
从数据的角度来看待集成,除了表面上的车主体验的提升,ConnectedCar的集成打通和深化了零售油企和车企(以下简称OEM)的直接合作关系。特别是当下,车企纷纷转型为出行服务商的情况下,较之以往,他们更渴望得到终端消费者更全面、°的数据,而加油/充电行为和偏好等,有利于构建完整的顾客画像,同时使油耗、驾驶习惯、车况等情况从数据层面更加准确。
从API的角度看待集成,其实这一点谈的也是数据。我们(油企)通过建立标准化的API并管理发布等日常运营,可以同时输出我们的系统能力给到不同的多个油企,交付时间和质量都可以大幅提高。(具体参加往期:DMTi-API平台和应用(非技术贴))根据商务上的合作关系,这些能力的输出,是可以按照数据流量和并发等条件收取相关的费用,来实现API经济或数字化营收(直接)。这将使得我们在与车企的合作中,谈判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从车企的数据开放性来看,从体验角度,车机并没有明显优势。但大多数车企依然不会开放外包车机给到第三方,特别是互联网企业。而任何互联网企业、第三方车机公司,都有一个瓶颈,那就是对车辆本身数据的采集能力、如传感器信息和其他机械数据。这部分数据,是车企的王牌,目前没有深度开放的计划。而如果像车企期望的那样,以自己为中心来构建一个汽车生态体系,那么这部分数据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补全了这部分数据,OEM才能消费和交易这些数据给到生态的后端--汽车后服务市场、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同时,车机也会是油企生态与OEM车企生态的关键结合点之一。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分享以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