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作为传统租车的新业态依然朝气蓬勃。
文/吴鹏飞前不久,全球最大的租车公司赫兹轰然倒下,申请破产保护。这家成立于年的租车公司堪称分时租赁界的“百年老店”,这个行业里数不尽的新入者都以它为榜样,希望成长为赫兹这样的世界巨头。赫兹的落败一方面是长期以来的债务纠葛,另一方面是全球疫情压迫下的经营乏力。今天赫兹的就是出行界的一个缩影,时刻警醒着入局者这门生意不好干。四五年前的样子,分时租赁的大风在国内卷起,万物皆可共享的指导思想下,汽车、自行车、哪怕是一把伞一个充电宝都搅入了这一浪潮。以汽车出行为例,“一元开走豪车”这句话成为了创业者们套取融资和拉客最流行的slogan。相比资本错杂的单车市场,汽车这个品类里头,大多数玩家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败者比比皆是,所谓赢家也不过苟活。我们梳理了一下市面上几种不同背景的租车平台,发现了一个共同点,成本太高,效率低下是绝大数玩家倒下的根本原因。01
小众市场难高效,互联网平台负担重北京用户应该对EZZY这个品牌并不陌生,这个专攻高端市场的平台一出世便十分高调,宝马i3、奥迪A3敞篷,他们率先将豪华品牌的入门车引入到了共享市场。高端会员月费制、区域运营等等,EZZY一心想在扎根高端市场,服务虽好,但日单量有限,高昂的购车和运维成本让EZZY入不敷出,即便拿着用户的元押金做资本周转,EZZY依然难以为继。退市、卖车、用户押金退不了,EZZY创始人付强失联,EZZY的押金恐怕直至今日还没清账。专注小而精就很难普及大众市场,使用率上不去,成本又高,亏钱是难免的。另一个很类似的品牌是途歌,它旗下车型丰富,从Smart、MINI、法系小SUV再到奥迪A3,各类车都有。它的随地取还车一直是我最钟爱的模式,但这种模式的弊端明显,相对固定网点虽然方便了用户提车还车,却增添了很大的运维成本,并且停车费也是个大问题。途歌的模式是谁用车谁承担车辆被上一个用户停留所产生的费用,平台会补贴对应的“途币”给你,用以抵扣车费。如果车辆能够高速轮转,那么这样的模式还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实际上很多地方的车辆都是长时间闲置的。以北京CBD为例,这个区域的停车费高达8-10元每小时,一台途歌共享车如果被人停放于此数小时,接下来就很难有人愿意下单使用了,毕竟你还没上路就得先为它掏个几十块的停车费。虽然这笔钱会通过虚拟币的形式返还一部分给你,但大多数人总觉得并不划算。一旦没人愿意用,那么这台车的停车费用将越滚越高,一旦过夜,那么动辄上百的停车费是非常容易产生的,这笔钱谁来掏?最后都是途歌的运维人员开走,费人又费钱。最重要的这类互联网平台没有生产汽车的能力,所有车辆的来源无非是租或者是买,这就需要很大的重资产投入。在客单量有限,运维成本高昂的情况下,平台很难实现盈利。一旦融资不顺,现金流断裂是早晚的事儿。有意思的是,这片市场上曾经出现过戴姆勒投资的car2go、car2share项目,主力车型大都Smart车型,但高不成低不就的定位和过高的定价,这两个平台也很快在国内市场搁浅。02
下沉市场好混?除了EZZY、途歌这种涉足高端车型租赁的平台,另一部分则是首汽Gofun、上汽EVCARD、北汽轻享、力帆盼达为主的以廉价小电动车为主力车型的分时租赁品牌。这批公司的诞生很大程度上跟我国大力推行新能源有关。前些年,为了拿到补贴,各大车企开始“大跃进”式地生产电动车。这些电动车车型小、成本低、续航短,总结一个特点就是量大、质糙。这种小电动自然很难被市场接受,于是乎车企想到了一个“左手倒右手”的好办法,投资出行平台!车卖出去了,补贴也到手了。路面上大把的北汽、上汽、奇瑞、力帆小电动共享汽车就是这么来的,这批车主打低端市场,用价便宜,常年扎根于居民区、大学城附近,江湖人称“新手练车利器”。这部分车因为使用门槛低,不重视维护,所以经常伤痕累累。正因为用的人非常多,所以这些车轮转率就非常高,效率高了自然就比较赚钱。低成本、高效率,所以这类平台反倒活得还算滋润。03
车企入场高端出行,大树底下一定好乘凉?下沉市场虽然繁荣,但车况和服务都很难保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出行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愈加丰富的用车场景已经不仅仅是代步那么简单了。率先进入这个领域的宝马,他们在中国成都落地ReachNow即时出行项目,提供i3进行共享,最低消费元,与此同时还有高端出行的5系专车服务。不过目前即时出行App已在应用市场悄然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