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5/23 20:54:00
记不得到“吴记怪味面”吃过多少碗面了,唯一记得的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今天,一直没有吃伤过他家的各种面条。从九一年之前的“桥东面馆”到如今的“吴记怪味”再到眼前的“正该吴记怪味面”,隔天差五总要到他家过一盘瘾,吃两碗面。巧的是,医院第二门诊部出来,想吃一碗怪味面,在街沿边边,居然遇到了“吴记怪味面”吴大爷之女,“正该吴记怪味面”的发起人吴玉女士和她的帅哥先生,正在做他们第六家加盟店调研。连续两年被大众媒体评选为成都面馆五十强是有其原因和故事的。吴大爷任其女儿折腾是看中了吴玉多年国外留学的文化底蕴和学历支撑,从而一改过去独家经营不开分店的原则。让女儿及其她的团队在成都四面栽树,八方开花。彻底改变了曾经的“苍蝇”形象。七十多岁的老头伙,每天看书读报,钓鱼旅游,翘起二郎腿挣钱。这家的海味面与其他面馆的内容有所不同,墨鱼,金钩,剔骨肉,淡菜,蘑菇,海味汤,独独没有玉兰片。对我来说似乎少了一味药,不光是缺失了口感上的层次跳跃,更多的是少了一份记忆表达。海味倒是热闹,山珍却独木难支。不过杀猪杀屁儿,各有各的刀法。喝完黏稠的汤,忘了配方的伤。“怪味面”的诞生要感谢吴大爷的“科研精神”,开店之初,“桥东面馆”生意还不是很好,吴大爷凭着书香门第带给他的学习基因,打破海味面不服辣的习惯,硬是把海味面,红汤杂酱豁到一起吃,想起了再加点醋,高兴了再丢几颗花生米,生生地把一款前人没有吃过的面条带到了成都人的生活。起先他只当自己的饭,不卖,后来,顾客见他吃得香,也要他照本宣科煮来大家吃,这一吃不打紧,一传十,十传百,到店铺来的客人都要点这碗面,干脆,吴大爷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怪味面”,从此,“吴记怪味面”就成了他家的招牌,一款新的面种也应运而生。如今的“正该吴记怪味面”在成都开枝散叶,加盟的店铺还没有一家关门,这家开在电信南路的面馆面积不大,生意比周边的面馆要好得多。味道和服务以及就餐环境都应该有别于一般的苍蝇馆子,这也是他们致胜的关键。特别希望这种面馆在成都越来越多,既方便了好面的群众,又改变了成都面馆的形象。顾客吃得舒服,店家也赚得踏实。你好,我好,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