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今天的潭柘寺从西晋永嘉年间建立 的“嘉福寺”算起,已经有多年历史了。民间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一说,也足以说明潭柘寺的古老。
回首沧桑,往事如烟,曾经的一切都已远去,留下的故事依然还在传颂。潭柘寺从未被遗忘,由于地靠都城,它受到了历代帝王的青睐,在清朝时期最为鼎盛。康熙曾为潭柘寺赐名“岫云寺”,还为震寰和尚题诗:“法像俨然参涅槃,皆因大梦住山间。若非明锦当合法,笑指真圆并戒坛。”此外,雍正的《潭柘寺》、乾隆的《猗亭小诗》、嘉庆的《初游潭柘岫云寺作》都能够说明这点。
潭柘寺依山而建,殿堂错落有致,鼎盛时期,寺中有房屋间半,宛如北京故宫的缩影,一时香客云集,场面宏大。据北京门头沟的老人们讲述,潭柘寺源自一个传说。话说当年佛教的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想在幽州开山立宗,于是拜访都督张仁愿,商求建寺之地,张仁愿答应了,但是华严祖师想要的地方在潭柘山嘉福寺附近,属于姜氏和刘氏的土地,两人吝啬,可是祖师却说只要一毯之地,便答应了。
结果华严祖师将布毯抛向空中,布毯越变越大,盖住了几座大山,两人目瞪口呆,连忙喊停,一看乃是真佛降世,心悦诚服,于是华严祖师就在嘉福寺的基础上重建庙宇。鉴于这个故事,它一直被称作“毯遮寺”。又因寺院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汇入龙潭,水流绕行寺院,山上柘树繁盛,寺名慢慢就演变成了“潭柘寺”。
按照潭柘寺的布局来看,沿山门一路为中轴,之后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依次排开,东边是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西边有戒台和观音殿等,三路保持平行。71座砖塔和石塔构成的塔林,庄严肃穆,受人瞻仰,其中金刚延寿塔造型优美,雕刻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从中路进发,来到天王殿。殿前一口宝锅,据说是和尚们炒菜所用,煮粥时,一次能放入10石米,要熬个通宵才能煮熟,让人惊叹不已。殿中弥勒像正坐,背面韦驮菩萨,高大的四大天王屹立两侧,神情凛然。大殿两边是钟鼓楼,后为大雄宝殿,步入殿内,佛祖塑像在香烟中若隐若现,“阿难”“伽叶”侍奉左右,神态虔诚。中轴线终点一直到毗卢阁,站在此处,寺庙和远山美景都可尽收眼底。
东西路的建筑和景致也十分美丽,幽静闲适,使人心旷神怡。其中龙王殿的石鱼,令游客称奇,除此之外,寺中的玉兰花自然也不能错过,还有“潭柘十景”,都等待着你的到来。
温馨提示:
在祭祀先祖神明时,不要使用含有化学添加剂的香料!以显示自己的虔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