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马太效应加剧,弱者愈弱,强者恒强,异军突起的奇迹很难上演,行业“黑马”难觅踪迹。
在自主品牌的大营中,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牢牢占据“三巨头”的位置,肩负着为中国汽车“收复失地”的重任。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辆;长安汽车辆;长城汽车辆,它们是销量Top15中仅有的3个自主品牌。
但水滴汽车认为,衡量一个车企强大的标准,不能单纯看销量。车企当下的产品架构、品牌战略,将来的市场格局、技术准备、用户理念等等综合实力都是判断车企能否立足强大的基础。
吉利是一辆无法减速的大车
吉利太大了,仅吉利汽车集团旗下就涉及6个品牌(包括Smart),产品线众多,好处是,凭借这些在增量时代形成的庞大业务,吉利稳坐自主品牌头把交椅,并不时向销量前三发起冲击。
但隐患也已埋下,吉利就像一辆在快车道上狂飙的大车,很难大幅降速,对现有品牌布局和产品矩阵进行梳理。为了维持可观的体量,只有不断做着加法。
有行业人士分析:“吉利汽车盘子铺的太大,处处都要钱,和沃尔沃合并的主要压力也在资金流上边。这也是吉利汽车迫切希望科创板上市,实现尽快融资的目的之一。”
以上人士认为,吉利汽车当下最大的问题在于“冗兵、冗政”。今年,吉利、领克、几何都推出了多款新车,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企业内部组织架构调整也出现了“反复”,可见吉利试图改善现状,不过难度显然是巨大的。
长安实力在线,自信不足
不可否认,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效果斐然。
后疫情时代,长安汽车品牌狭义乘用4月份销量实现V型反转后,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销量增长,1-8月份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7.3%,在“三巨头”中独占鳌头。
这波逆势增长,与前几年长安汽车不遗余力提升“内功”密不可分,包括重金投入研发;裁撤万辆年产能,搭建新的品牌体系等。
截至目前,长安汽车已经在全球建有16个生产基地,拥有六国九地全球协同研发的实力,且研发水平一直位属国内前列;同时,长安汽车组建了一组智能网联人才队伍,在智能化领域持续突破,是国内首家向公众展示L4级自动驾驶商用实验的车企;长安汽车还与腾讯、华为、宁德时代等科技企业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
经过一系列改革,长安汽车产品力提升明显。但长安汽车的自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位长安工作人员曾表示,长安汽车缺乏驱动力和探索精神。
一方面,长安汽车在高端产品细分市场至今也没有产品布局和规划。如今,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高端产品竞争愈发激烈,想要在众多独木桥中重新开拓一条道路,长安汽车已经慢人一步。
另一方面,尽管细分领域市场竞争激烈,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长安汽车也应坚定对市场的判断,妄自菲薄只会被人看轻。一如B级车睿骋cc降级为A+级车型,像是一种心虚的表现。
长安汽车需要坚定、积极。
长城欲以自我变革再青春
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销量一直不理想。
过去几年,长城汽车一直高举高打,比如大规模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已经完成对俄罗斯、南非、智利、马来西亚、伊拉克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覆盖。不料黑天鹅事件出现,致使国内销量大幅下滑,国际市场开拓遇阻,长城汽车陷入被动。
成都车展前夕,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那句“命悬一线”应是发自肺腑。危机感促使长城汽车重新认识到,脚踏实地,连接用户才是自我救赎之道。
一方面夯实基础。加强品牌、商品企划、研发部门之间的联系,通过数字化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内部称谓“去总化”,用互联网化思维,打造更开放、更高效、更有吸引力的平台组织。
另一方面,转变思维,以用户为核心,通过创新和变革,实现快速反弹。架构层面,推出“科技长城专家天团”,推动以用户为中心,零距离、透明化展示科技长城的硬核技术实力。
品牌和产品层面,哈弗品牌、WEY品牌、欧拉品牌和皮卡汽车,不同的产品坚持不同的战略,哈弗大狗、坦克、黑猫白猫,贴近Z世代人群的心理需求的同时,加强用户的参与感;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利用新元素的冲击,刺激用户认同感。
水滴观点:存量时代,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后疫情时代,消费升级,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力成为营销消费者的主要驱动。车企的强大不在局限于规模、价格和配置,更侧重于观念、陪伴和交互等等更贴近用户的综合实力。
文/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