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2019互联网回顾共享经济篇人人都是产
TUhjnbcbe - 2024/10/27 16:29:00

共享经济失败的根本在于,企业对交易费用的错误认知。

共享经济一词并不是新事物。早在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就提出了协作经济的概念,指将闲置资源分享给社会并取得回报,这与今天共享经济的概念是一致的。但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共享的信息不能有效地传递,因此共享经济并未流行起来。

直到年前后,移动互联网的大幅普及,令信息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来传播,共享经济开始具备了技术基础。此时,共享经济曾一度以传统经济颠覆者的形象出现,优步、Airbnb的横空出世,一度被认为是传统出租车和酒店行业的终结者。

年前后,共享经济经历了一轮爆发期,在CBInsights的独角兽公司榜单中,共享经济曾一度占据半壁江山。

与国外共享经济相比,国内共享经济发展更为迅速。滴滴出行与优步中国鏖战近1年之后,成功收购后者,奠定了滴滴出行在国内共享出行领域的龙头地位。在此之后,以ofo、摩拜等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一度迅猛发展,彼时更是被誉为“新四大发明”之一。

然而到了年前后,共享经济的神话似乎开始破灭。国内共享单车经历飞速发展之后,迅速滑落。昔日的两大巨头,摩拜单车被美团收购,ofo则遭遇资金危机,股权被冻结。国际巨头表现也持续低迷,戴姆勒集团旗下的共享汽车Car2go退出中国市场。优步上市之后的市值低于上市前的估值,WeWork更是终止了上市计划。

为什么共享经济经历了从年的火热到年的下滑?

我们从共享经济存在的经济基础开始分析。

一、共享经济存在的基础:存在可降低的交易费用

如今,对共享经济的定义,除了严格的以P2P(peertopeer,点对点)形式分享闲置资源的形式外,一般还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分时租赁也纳入共享经济的范畴。但是,按照这一观点,共享经济不过是过去租赁行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更广的覆盖范围或者提高租赁的效率。在这种观点下,共享经济适合单价比较高的商品,如汽车、写字楼、珠宝等。

“站上新风口”的共享自习室

但在实际中,以分时租赁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并未获得良好的发展,如主打奔驰Smart车型轿车租赁的Car2go、写字楼租赁的WeWork,以及国内曾出现过的奢侈品箱包、珠宝的租赁等,几乎都不同程度的遇到经营困境,有些甚至已经消失。同样完全依靠P2P模式的共享经济企业,如主打家庭闲置用品租赁的SnapGoods也早早地关闭了网站。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共享经济存在的基础是什么。

分析共享经济存在的基础,需要引入经济学中交易费用的概念。

在交易费用概念提出之前,经济学默认交易是没有成本或者成本极低的,因此分工理论认为,社会分工会促进专业化生产,从而提升生产率,促进社会福利的整体提升。因此,社会分工会从图1中的a一直演化成c,达到最终的稳定状态。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共享经济可以促进社会分工更为细化,使部分闲置的资源得到更充足的利用,将共享经济视为新的风口,这一观点是站得住的。

但在现实的交易过程中,不可能没有任何成本,当我们把交易成本加入交易过程分析中,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将交易费用分为交易前的费用和交易后的费用。交易前的费用是指由于将来的情况不确定,需要事先规定交易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在明确这些权利、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就要花费成本和代价。交易后的费用是指交易发生以后的成本。主要表现为,交易双方为了保持长期的交易关系而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交易双方发现事先确定的交易事项有误而需要加以变更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交易双方由于取消交易协议而需支付的费用和机会损失。

因此,加入交易费用之后,图1的分工就可以解释为,a自己自足状态,每个人生产自己所需的产品,没有交易费用。b局部分工状态,每个人生产部分商品,市场仍然存在区隔,交易在部分人群中发生,交易开始产生费用。c完全分工状态,每个人只生产1种商品,交易在任意两人之间发生,交易成本相比b大幅提升。

加入了交易费用,社会分工能否从b演进到c,就要看c的专业化生产提升效率所带来的收益的增加,是否高于交易费用的提升。如果收益大于成本,那么更细致的分工将更为有效,反之更简单的交易关系则更有利于参与方。

因此,共享经济存在的基础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条件,共享经济模式的成功,需要至少满足其中一个条件。

一是,共享经济带来的更为细致的分工,对效率提升带来的价值创造,高于因撮合供需双方而产生的费用。二是,共享经济带来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能够显著地降低,交易前或交易后的费用。

二、失败的赛道

自优步和Aribnb两大共享经济巨头创造了巨额的估值神话之后,大量共享经济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这些企业涌入的赛道也五花八门,服装、箱包、珠宝、篮球甚至雨伞都可以共享,一时之间似乎万物皆可共享。但是,国内共享经济企业除了滴滴出行依然稳健外,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在经历了泡沫的破灭之后,还有少量的企业存活,但高估值的时代早已过去。而其他种类繁多的共享经济形式,甚至连“风口”都未形成就迅速败落。

能否有效的降低交易费用,是共享经济存在的基础。而对于以共享经济为业务模式的企业来说,仅靠降低交易费用还不足以维持企业的运作,还需要具有较高的交易频次以创造足够多的现金流,支持企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用图2的矩阵图来分析,为什么有些共享经济的赛道会失败。处于第一象限,交易费用和消费频次都较高,且通过共享经济能显著降低交易费用的企业,既能获得足够市场规模,又有足够的交易频次创造现金流,最容易在共享经济领域取得成功。第四象限中,交易费用降低幅度较小,但交易频次较高的企业也能会产生一些企业。

首先,从交易费用的维度看,汽车出行和民宿是交易费用最高的两个赛道。如个人购买汽车前要付出大量的对汽车型号、性能、价格等信息的搜集成本。其次,在使用中需要对车况、是否需要保养等信息做出判断,也是一种成本的付出。滴滴、优步采用的共享出行的方式,使得使用者无需对上述信息付出搜寻成本,只需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9互联网回顾共享经济篇人人都是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