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由一汽-大众年型迈腾特约呈现。载誉而上,领创未来。
年,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出品的一部科幻电影《第五元素》是这样描绘年的:在未来的纽约,汽车都在天上飞着,它们井然有序地排列在各自的航道上;女主人公从天而降砸穿男主人公的车顶后,男主人公按下车控区“自动化”按钮,就开始与这位“不速之客”聊起来。
20年前,电影里的这个画面在当时的观众眼里可能有些“荒诞”、“无厘头”、“超乎想象”,但是在今天看来,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一切,并将在不久的未来变为现实。
12月1日凌晨消息,通用汽车公司于周四宣布其自动驾驶汽车计划,并对投资人称公司将于年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投放一系列自动驾驶出租车,以应对来自其他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企业。
11月17日,大众集团宣布一项新的投资举措,到年底,将投入亿欧元(亿美元)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及新型移动出行服务上。今年3月时,大众集团就已推出名为“Sedric”的无人驾驶纯电动概念车。
10月26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特别技术顾问何华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无人驾驶高速列车正处在试验验证阶段,目前正在北京至张家口路段进行试验验证,争取在北京冬奥会和残运会上向世界展现。
10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朗星无人机公司作为总体单位,联合航空工业所、中电54所、航天所、西工大等单位研发的大型货运无人机AT在陕西蒲城内府机场完成首飞,标志着全球首款吨位级货运无人机的诞生。
10月10日,梅赛德斯·奔驰的无人驾驶卡车开始上路测试,这也是该卡车首次以半自动的方式在开放的高速公路上行驶。
在感叹无人驾驶技术为人们生活、出行带来改变的同时也注意到:由无人驾驶汽车为核心的智能网联车的出现,已经改变了汽车市场的格局。资本和技术纷纷倾注智能网联车,想要在这一领域抢占先机。
德国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预计,年美国、中国、德国和日本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分别为81.93亿美元、30.38亿美元、26.2亿美元和17.35亿美元。
今年6月,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全球专利观察》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专利申请在数量上正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已超过4.5万件,其中近十年专利申请3.2万件,占比超过70%。中国的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最多,占全球3.2万件专利的37%,且集中在无人驾驶领域。
这就是当下十分火热的智能网联车市场。目前除了大众、福特、通用、丰田、北汽等传统汽车厂商外,苹果、谷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涌入这个领域跑马圈地。
为什么都在押注智能网联车?
智能网联汽车是在消费习惯的转变和互联网技术的升级这两者共同作用下催生的。
业内专家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物种,其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汽车产业范畴,与人工智能、信息通讯、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跨界相连,构建起新的汽车产业生态。”
究竟什么是智能网联汽车?简言之就是,能够接入互联网,拥有多个传感器,能够收发信号、感知周围物理环境,并与其他车辆或实体互动的车辆。
为实现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分为自主式和协同式两类:前者是基于先进的车载传感装置和控制系统,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汽车对车身自主控制;后者是集成信息通信、车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车与环境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和实时交互。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制定新的智能网联车分级标准,将汽车按照智能化和网联化两个方向来分级。在网联化方面,将汽车分为3级:辅助信息联网、环境感知信息联网、协同决策与控制。在智能化方面,将汽车分为5级:驾驶辅助(DA)、部分自动化(PA)、有条件自动化(CA)、高度自动化(HA)、完全自动化(FA)。国外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目前处于DA-PA阶段,国内则暂时处于DA阶段。
《智能网联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的研究发现,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欧美国家起步更早、发展更成熟,现在主要围绕自动驾驶技术展开研究,且主要停留在实验测试阶段。另外,由于法律法规的限制,短期内该市场规模不会出现显著变化。但随着技术进步、硬件成本降低、市场接受度的提升,该市场将会实现大幅增长。
初期由于无人驾驶技术相对不成熟,市场规模的增长将主要来自技术门槛较低的货运领域,这种增长有限;后期技术发展成熟后,无人驾驶技术将会在乘用车领域商用,市场规模则会快速增加。
《白皮书》指出,年前,全球商用智能网联市场规模将稳定增长至亿美元,到了年这一规模将达到亿美元;而全球乘用车规模在年将达到亿美元,到年则升至亿,是商用车市场规模的三倍多。
(数据来源:《智能网联白皮书》)
中国市场的发展较全球市场晚了约1.5-3年,直到年后,中国乘用智能网联车市场规模才会开始大幅上升;《白皮书》还预计,到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市场,规模达到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约42%。
(数据来源:《智能网联白皮书》)
从体量来说,研究机构BIIntelligence预测,全球汽车总产量在可能会增加到9万辆,而智能网联汽车预计将占当年的75%。根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11月21日发布的报告预测,从现在到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至年均8%,但中国市场新车销量预计将超过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达到年销售2万辆,贡献全球汽车市场35%的增量。
而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到年,汽车DA(驾驶辅助)、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新车装配率超过5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到10%。”这就意味着,到年中国约有万车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动驾驶功能,从而能够极大程度满足智慧交通城市建设需求,同时,还将带来整个汽车行业的变革。
无人驾驶:互联网巨头争抢的下一片蓝海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全球专利观察》的调查显示,在智能网联车的几大领域中,无人驾驶领域在华申请专利件,全球占比达61.8%,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领域,也吸引了互联网巨头的加入。
在11月初召开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宣布推出车联“AIincar生态系统”,针对交互智能和服务职能为车企提供具体解决方案,开放了五大基于AI的能力:智能语音服务、场景化服务、内容服务、社交服务和运营增值服务。五大能力覆盖车主的完整生活场景,形成了完整的智能网联车服务平台。目前,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东风柳汽和腾讯车联已达成战略合作,成为AIinCar生态系统首批合作车企。
在这之前,阿里巴巴通过发布AliOS品牌来升级其智能汽车操作系统。10月13日,由阿里巴巴和上汽共同发起的互联网汽车基金投资成立的斑马网络宣布,携手阿里巴巴AliOS与神龙汽车就未来汽车智能化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陆续推出搭载AliOS操作系统的智联网汽车。这也是阿里巴巴宣布AliOS未来战略重点为IoT领域,将持续深耕汽车操作系统后,携手斑马网络推动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又一证明。
而在国内,最早研究无人驾驶技术还是百度。今年7月,百度推出DuerOS智能车联解决方案,用以为车主提供智能语音交互、情感化交流、信息服务、闲聊问答、AR导航、个性化内容推荐、疲劳监测、人脸支付等服务,以及下一代沉浸、灵动的人机交互界面。今年10月,百度与北汽宣布在自动驾驶、车联网、云服务等领域达成集团层面进行合作。目前,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的伙伴成员达到近70家,其中包括北汽、奇瑞、比亚迪、一汽解放、福田、现代等大量整车制造商。11月初,百度DuerOS在硅谷启动普罗米修斯计划,全面赋能对话式AI。据悉,目前DuerOS已经具备10大类目多项能力,与中信国安广视、小鱼在家、海尔、联想、哈曼、TCL、极米、小天才等众多知名企业达成合作。而在DuerOS之前,百度已在年就推出国内第一款跨平台的车联网解决方案CarLife,并成熟运用在大众等知名厂家各类车型上。一汽-大众在科技创新领域上也不甘示弱,年型迈腾搭载着“多重行人碰撞保护”、“MKE智能疲劳监测系统”、“MKB多次碰撞预防系统”、“智能感应雨刷”、“空气净化可视化”等智能技术,为时代领创者们带来全新的汽车驾驶感受,让驾驶体验更舒适,更安全,更领先。
BAT的入局一方面加速了智能网联汽车在国内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汽车行业从传统车企领头转为了“车企+互联网巨头”携手带队的格局。但绝不止有BAT三家觊觎这个市场,放眼全球,谷歌、苹果等公司也瞄准了这个市场,在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技术,且取得了明显进展。
9年,谷歌公司启动无人驾驶汽车计划,随后便推出第一代自动驾驶汽车,至今已发展至第三代。11月24日,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的Waymo正式宣布,他们的汽车实现了完全自动无人驾驶(车上没有人类驾驶员),并且将在未来几个月推出新的叫车服务。据Waymo方面介绍,该车已经配备了独一无二的安全特性,以支持完全自动驾驶功能,包括备份转向、刹车,以及在必要时可将车辆带到安全地方的计算力和动力。
除了谷歌,手机和PC业务趋于稳定的苹果,也在无人驾驶领域开始挖掘新的市场。今年4月,苹果自动驾驶汽车平台的相关培训文件和材料被媒体曝光,外界纷纷猜测苹果也在研究无人驾驶技术。6月,苹果CEO蒂姆·库克(TimCook)证实了苹果正在向汽车市场进*,专注研发无人驾驶技术。11月29日,苹果再被曝出可能在亚利桑那租下了一个试车场,用于测试无人驾驶汽车。
对比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的研发情况,可以发现,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仍处于萌芽阶段,较国外仍有一定差距。
6月13日,美国科技媒体TheInformation通过对当今主要的17家发展L4级别及以上无人驾驶技术的公司技术、工程、商业模式这三方面的评估和调研发现,谷歌旗下的Waymo以满分(13分)位列第一,而中国百度则以8.5分位列第八。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和科研力量的倾注,无人驾驶技术将成为智能网联车的下一片蓝海,为各大企业争抢。
智能网联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智能网联车不再是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它一方面会涉及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与汽车本身相关的创新技术,另一方面还涉及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
从*策方面看,国际已经将智能网联车作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将其作为汽车产业重点转型方向之一。
在抢滩智能网联车、布局无人驾驶技术的同时,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巨头都需要看清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汽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李骏认为我国目前发展智能网联车的优势在:通讯技术基础好,且有推进重大战略的体制优势。只是,在跟智能汽车关联的零部件产业,仍然缺少技术基础。李骏还明确指出了未来在中国发展智能网联车的机遇。
1、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列入《中国制造》,从原来偏重新能源汽车发展转变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中国制造》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了要提高创新能力,实施智能制造,这其中也包括汽车领域。这也意味着,中国市场已经准备好迎接全网联汽车时代的来临。从事该领域研究或制造的企业将得到*策扶持,他们也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市场领跑者。
2、国家的需求。
我国面临二氧化碳的压力,面临拥堵的压力,也面临交通事故死亡数量持续不降的压力,所以从市场需求看,对供给端变革的呼声越来越大。
3、社会和市场的重大需求。
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内地与香港《年智能网联汽车消费者调查》,75%以上的中国购车者愿意在安全性能方面增加投入,60%愿意为使用状态监测、车辆诊断程序和事故数据记录等车辆管理功能提高预算。
4、中国正在创建国家智能网联创造中心。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世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中国有特殊的出行现状,所有这些都要求未来中国有自己的智能网联车标准。我国先后出台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车联网和5G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智能网联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策环境。
但是,他也强调,机遇和挑战并存,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正视这些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汽车必须数字化,突破和掌握核心技术。企业要有自己的软件开发和训练平台,还要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最先进的智能网联技术。
第二大挑战是我们的基础不牢固,甚至是缺少。企业要不断夯实智能网联车的四个基础:控制和感知硬件、核心软件、通信和互联网、云和智能服务平台。
第三大挑战是依靠和增大科技创新驱动力,特别是在核心的AI技术和芯片等方面。
第四是要挖掘和创造中国特色的颠覆性创新。期望通过SVSC(Smart-SharedVehicleforSmartCity,智慧城市智能共享汽车)来破解城市高效移动出行的难题,用L4技术实现“人找车+车找人+车找位”的导向。
机遇和挑战并存,汽车企业更不能放松前进的步伐,始终打磨和研发自己的技术和科技,走在时代前沿,正如年型迈腾所展示出的“领创精神”,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未来由创造者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