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智能化云化国产化三 [复制链接]

1#

(报告出品方/作者:安信证券,吕伟、徐文杰、陈冠呈、*净、胡又文)

核心观点

年:计算机“三山叠峦”规模化的分水岭。受疫情影响,年以来计算机板块规模化效应显著,不同市值公司分化进一步加剧。年,亿元以上市值公司的股价涨幅均值达到44.35%,三季度,基金重仓的前十大市值计算机公司占比为64.74%,前二十公司占比80.08%,市值较大的计算机公司“报团取暖”的同时各子行业的收入也相对分化,其中以医疗IT、视频与安防、网络安全、信创等子行业在第三季度的复苏效应最为显著。

5G+AI催生新计算机平台。年,在5G的通信链路支持下,智能设备将迎来新的蓬勃发展期。相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亿计算节点数,5G时代下的智能物联网将会催生倍的增长。从智能手机进入到智能汽车、智能物联网产业,下游客户的技术实力、集中度的变化引发的是公司产业地位和议价权的双升。作为继手机之后最重要5G+AI的终端应用,智能驾驶舱渗透率大幅提升,L2+以上自动驾驶汽车与智能驾驶舱开始规模化落地。

云计算重构商业模式。云计算每年数万亿级的IT支出重构为以少数公有云巨头主导的上下游产业链,同时商业模式升级为永续订阅的SaaS模式,估值显著高于美股大盘和信息技术子板块,越来越多以Salesforce、Zoom为为代表的SaaS龙头公司市值开始挑战Oracle、IBM等传统软件巨头。作为最具潜力的SaaS市场,我国年公有云SaaS市场规模达到亿元,同比增长34.2%。从SaaS应用领域与公司财务数据等多角度梳理,我国SaaS厂商与国外仍存在很大差距,但显著提升的收入与预收账款也论证了我国SaaS行业有望更上一层楼。

信创重塑数字底座。信创国家战略释放了计算机公司长期缺位的万亿国产IT基础软硬件市场,数倍于*府信创市场、更为市场化的行业信创开始启动,产品类型从基础软硬件向以工业软件为代表的核心应用软件延伸。信创产业主要从云计算、软硬件研发与网络安全等方面出发,提升信息安全管理与防控能力。年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信创产业发展已成为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的重中之重。

1.年初至今计算机板块走势回顾

表现中规中矩,板块分化显著。年,计算机板块涨幅17.95%,处于各行业中位。随着注册制推进,不同市值公司市场分化进一步加剧。计算机板块大市值公司表现显著超越指数,亿元以上市值公司的股价涨幅均值达到44.35%,50亿市值以下上市公司涨幅均值为4.33%。

首次降仓,更为抱团。年Q3计算机板块占基金总持仓比重约为4.04%,较上季度出现回落,自年Q4以来持仓水平触底回升的趋势告一段落。持仓市值前十大公司的市值占比为64.74%,持仓市值前二十大公司的市值占比为80.08%,均高于年Q2,说明筹码向持仓市值较大公司集中的“抱团”趋势进一步加剧,持仓趋于集中。

云计算整体表现最佳,智能汽车异*突起。在疫情与多变全球贸易环境的刺激下,聚焦内需行业是最佳选择,我们梳理了中信计算机板块内公司年初至今涨幅前20的公司,其中云计算相关公司6家,占比最高,其次是金融IT公司4家与智能汽车公司3家。

2.5G+AI催生的新计算平台开始展现“雏形”

2.1.我们处于从移动互联网到AIoT时代的“分水岭”

计算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数字化的广度与深度,而数字化的进程基本上都是由大规模的计算平台驱动。陆奇在奇绩创坛指出,计算平台是推动数字化的核心结构(平台是“可延伸的体验”或“可延伸的能力”),从历史上看,平均每12年左右都有一代新的计算平台出现,这些计算平台都有一个核心结构:前端集中于人机交互的效率和覆盖度(鼠标、键盘、手指触摸、语音、自然交互、等等),后端集中于计算资源(计算、存储、通信)与信息处理的规模,空间覆盖度(分布式数据库,全球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等)。我们已经经历了IBM主机、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四次计算平台的更迭,目前正处于从移动互联网向AIoT时代发展的“分水岭”。

2.2.智能汽车:AIoT时代最重要的新兴终端

智能汽车是百年汽车工业史上一次伟大的范式转移,将复制智能手机的交互与功能变革两大路径。手机智能化的核心是交互从按键到触屏,功能从通话工具到移动上网平台。智能汽车同样复制这两条路径,交互方面从机械仪表盘变革为数字仪表、中控大屏为核心的智能驾驶舱,功能方面从驾驶工具转变为具有自动驾驶能力的移动平台。自动驾驶将重新定义汽车产业规则。汽车的产品定义将不再是“行走的精密仪器”,也不只是一台“行走的计算机”,而是“行走的第三空间”。

2.3.科技巨头已经将汽车作为手机后最重要的智能终端进行布局

汽车是华为终端“1+8+N”战略未来最重要一环,华为组织架构变革表明16万亿产值的新智能终端大时代正式开启。从年建立“车联网业务部”开始,华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新时代的浪潮是由智能网联汽车领衔的,并在汽车领域沿云、管、端三大方向深耕7年。

年2月24日的华为发布会上,余承东再次强调华为1(手机)+8(车机、音箱、耳机、手表/手环、平板、大屏、PC、AR/VR)+N(泛IOT设备)战略,非常清楚地展现了华为的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明确表示“(AI)未来最能颠覆的一个产业就是汽车产业,中国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将颠覆16万亿产值市场”。根据IDC数据,这是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近20倍,汽车无疑是华为终端“1+8+N”战略最重要一环。年11月25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华为EMT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

1、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同时任命汪涛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2、重组消费者BGIRB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将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投资决策及组合管理由ICTIRB调整到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任命余承东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

华为智能汽车布局在ICT领域主要集中云服务,智能网联,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四个方面:

华为汽车云服务主要提供了三种服务类型:数据服务,训练服务和仿真服务。数据服务的功能是整合处理车载硬件平台上输出的传感器数据,回放雷达、摄像头等不同格式的数据;同时也支持PB级海量存储、交互式大数据查询和海量数据治理。训练服务针对管理和训练自动驾驶模型,它可以不断在新的数据集和测试集上提升模型的准确度,持续提升自动驾驶安全系数。其平台提供软硬件加速,能大幅缩短训练时间,提升训练效率。而仿真服务适用于数据服务和训练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仿真、场景库管理、场景片段、评测系统等应用工具,确保自动驾驶模型合规、安全、可度量、质量达标,快速集成到ADAS版本中。

华为专为智能驾驶而打造的MDC(:移动数据中心)定位为智能驾驶的计算平台。其包含标准化的系列硬件产品、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VOS及MDCCore、配套工具链及车路云协同服务,支持组件服务化、接口标准化、开发工具化,满足车规级安全要求。MDC平台支持软硬件解耦和L2+~L5级别自动驾驶的平滑演进。

华为MDC平台具有“三高一低”的特性,“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确定性低时延”的技术优势,并坚持“平台+生态”战略。华为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传感器、执行器及应用算法等生态合作伙伴展开多层次的合作,根据《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白皮书》披露,华为目前已与近50家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并完成相关技术验证测试工作。华为MDC携手多家行业组织讨论与制定了智能驾驶功能软件平台框架与接口规范,支持感知、融合、定位、决策、规划、控制等功能模块的组件化与灵活组合。

华为智能互联(HiCar)是华为提供的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HUAWEIHiCarSmartConnection)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四个特点:安全交互、无感互联、硬件互助和生态共享。HiCar通过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分布式虚拟化能力和应用服务共享虚拟化技术,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平台解决方案。HiCar提供两项重要的开放能力,手机应用和服务接入开放能力(CarKit)和汽车硬件设备接入开放能力(HiCarSDK)。手机应用和服务接入开放能力是通过集成CarKit,手机应用可以实现在手机和车机间的无缝体验。而汽车硬件设备接入开放能力通过集成HiCarSDK,车机等汽车硬件可以快速接入HiCar,共享手机丰富的应用生态和服务。

2.4.年将是L2以上自动驾驶汽车量产的“分水岭”

L3是自动驾驶重要的“分水岭”。高等级自动驾驶意味着手、脚、眼和注意力将逐步被解放,从“机器辅助人开车”(L2)到“机器开车人辅助”(L3)”、“机器开车”(L4/L5)意味着车主的生产力、时间的释放,应用价值发生质变,L3是用户价值感受的临界点,将成为产业重要分水岭。

激光雷达方案是目前体验最佳的智能驾驶系统,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发布有望打破高级别自动驾驶量产成本瓶颈。相比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激光雷达在目标轮廓测量、角度测量、光照稳定性、通用障碍物检出等方面都具有极佳的能力。而在难点场景下,例如城区非规范行人、非规范道路,甚至是非规范驾驶的行为,急需激光雷达来解决。可以说激光雷达是解决连续自动驾驶体验的关键传感器,是目前体验最佳的智能驾驶系统。

12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T10ICVCTO峰会在上海召开,华为首次面向行业正式发布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华为此次发布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从一开始就选择了难度极高的面向乘用车的前装量产的产品化开发,而没有选择从传统旋转机械式激光雷达切入。其基于场景分析,华为设计、开发了这款96线中长距激光雷达产品,可以实现城区行人车辆检测覆盖,并兼具高速车辆检测能力,更符合中国复杂路况下的场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公开表示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美元,这将打破高级别自动驾驶量产成本瓶颈。

年,激光雷达有望成为造车新势力中高端车型标配。小鹏汽车年1月1日官方正式宣布与大疆孵化的Livox览沃科技达成合作,将在年推出的全新量产车型上使用其生产的小鹏定制版车规级激光雷达,Livox也正式成为小鹏汽车在激光雷达领域的首家合作伙伴。在本次合作中,Livox览沃科技基于浩界Horiz车规级激光雷达平台为小鹏汽车进行了一系列定制化开发,最终提供的车规级量产版本在量程、FOV、点云密度等多个核心指标上都做到了业内领先水平。在11月14日首期央视《第一发布》节目中,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近期也公开宣布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一起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在其公布的长安方舟架构中,将预留36个传感器,其中包含5个激光雷达。

*策:“绿灯”频开,合法上路在即。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开幕式上,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技术路线图2.0》系统梳理、更新、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技术架构和智能化网联化分级,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演进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了面向年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总体目标:

1、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方面拥有世界排名前十的供应商企业1-2家;

2、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增加,年达50%,年超过70%。C-V2X终端的新车装配率年达50%,年基本普及;

3、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年首先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并不断扩大运行范围。

《技术路线图2.0》也围绕乘用车、货运车辆、客运车辆,制定分阶段发展目标与里程碑:

乘用车发展里程碑:年左右,CA级自动驾驶乘用车技术的规模化应用,HA级自动驾驶乘用车技术开始进入市场。年左右,HA级自动驾驶乘用车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城郊道路、高速公路以及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城市道路。年以后,FA级自动驾驶乘用车开始应用。

货车发展里程碑:年左右,高速场景DA、PA级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应用,CA级自动驾驶货运车辆开始进入市场。限定场景HA级自动驾驶实现商业化应用,高速公路队列行驶开始应用等。年左右,城市道路HA级自动驾驶技术开始应用,高速公路HA级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限定场景HA级自动驾驶、高速公路队列行驶实现规模商业应用,典型应用场景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城市道路。年以后,FA级智能网联货运车辆开始应用。

客运车发展里程碑:年左右,限定场景公交车(如BRT)CA级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应用、限定场景接驳车HA级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应用。年左右,HA级自动驾驶接驳车规模化应用,限定场景HA级自动驾驶公交车(BRT)商业化应用,HA级自动驾驶城市道路公交车开始进入市场。年以后,实现城市道路公交车HA级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应用,高速公路客运车HA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随技术发展,逐步实现全路况条件下的自动驾驶。

根据目前自动驾驶核心部件配臵与部件价格,结合此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目标中要求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在年达50%,年超过70%,年左右HA级自动驾驶接驳车规模化应用的目标,我们对国内自动驾驶前装套件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预计在未来10年国内自动驾驶前装市场将达到千亿美元量级。

2.5.智能驾驶舱将重塑汽人车交互范式

计算集中+软硬分离是软件定义汽车的两大特点。计算集中是软件定义汽车行业的基础,需要通过中央控制前贴合传感器连接车各部分,形成完整的V2X方案。软件是实现汽车智能网联化的核心推动要素,通过软件开发整合互联网优质的内容和服务,可以极大改善驾驶员的出行体验

国内智能驾驶舱装配率快速提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及测算,预计年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渗透率将上升至92%,在年基本形成每辆车标配;预计驾驶信息显示系统市场渗透率将于年上升至35%,在年有望达到70%;HUD和流媒体后视镜的产品前装预计将在年达到30%的市场渗透率。

智能汽车最终将成为“共享第三空间”。硬件标准化催生软件生态的丰富,软件厂商定位获得重塑。其中,智能手机的产业机会更多在于创新应用生态,而智能汽车的产业链重心则在于整车OTA性能的提升。特斯拉借鉴苹果,采取软硬件一体化自研道路,通过自身应用商城进行OTA升级服务;传统车企则采取“类安卓”模式,与互联网厂商、T1、T2合作,构建强大的网络生态圈,同时将高性能的硬件预埋作为投资,基于OTA升级进行软件的更新服务收费。智能手机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形成用户的场景性应用工具,依靠软件服务盈利;自动驾驶将扭转汽车原本载人角色,转变为集消费、工作、娱乐的第三空间,同时车企转型移动出行服务商,实现智能汽车共享化发展,拓展增值服务变现能力。

3.云变革加速——SaaS新兴企业挑战传统软件巨头的“分水岭”

3.1.美国云计算板块再创新高

美国云计算板块再创新高,大幅跑赢指数。BessemerVenturePartners编制的TheBVPNasdaqEmergingCloudIndex包含了超过50家美股的SaaS公司,是典型的SaaS板块指数。截止年11月27日,该指数(Year-to-Date)收益率高达86.2%,显著跑赢了Nasdaq的34.8%,SP的4.7%,DowJones的12.3%,且领先幅度极为惊人。而从年8月至年11月27日,该指数收益率达到.7%,显著跑赢了Nasdaq的%,SP的98.1%,DowJones的.2%,长期收益突出。

3.2.Salesforce市值超越IBM及Oracle

IBM被称为蓝色巨人,曾经是软件行业的主宰。早在年代,IBM就如日中天,其大型机压倒性的优势导致出现了“IBM和七个小矮人”的盛况(七个小矮人指的是其他七家大型机制造商:Burroughs,UNIVAC,NCR,ControlData,Honeywell,GeneralElectricandRCA),但是,IBM硬件平台上的软件产品都是免费提供的。IBM的软件足够优秀,事实上,多年之后很多公司仍然在使用IBM当时研发的软件,同时,这种软硬件捆绑的策略使得第三方软件行业根本无法孕育。直到美国*府发动了极为昂贵的旷日持久的反垄断诉讼,事情才有所改观,年,IBM将其硬件与软件和服务解绑,这才有了我们当前看到的软件工业。

Oracle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级软件供应商之一。公司提供应用软件(ApplicationSoftware)和基础软件(InfrastructureSoftware)。应用软件方面,公司提供OracleERP,包括OracleERPCloud以及Netsuite,HCMCloud,CXCloud等,并提供行业性的解决方案;基础软件方面,公司提供IaaS服务、OracleDatabase、中间件、JAVA、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等。Oracle在数据库领域和中间件领域占据着绝对领先的地位。

Salesforce诞生之时号称“软件终结者”。Salesfore由原Oracle高管MarcBenioff,原LeftCoastSoftware工程师ParkerHarris、DaveMoellenhoff和FrankDominguez于年创立,创立之初公司就将发展方向定位于SaaS。0年2月,公司开始提供OnDemand的CRM产品。当时,SaaSCRM尚属于新兴概念,为了宣传,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意广告宣传,包括“EndSoftware”(软件终结者)广告,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眼球。

年Salesforce市值超过了Oracle。我们统计了三者过去30年的市值情况。年,Salesforce市值超过了IBM。年,Salesforce市值超过了Oracle。截止/12/13,三者的市值分别是Salesforce亿美元,Oracle亿美元,IBM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Salesforce的市值稳定上升,IBM的市值一路走低,Oracle的市值则在箱体波动。

3.3.云计算vs传统软件的决定性胜利

Salesforce市值超过Oracle,确认了云计算vs传统软件的决定性胜利。我们统计了三者过往30年的收入情况。不难发现,IBM的收入Oracle的收入Salesforce的收入。截止年12月,IBM日历年收入亿美元,Oracle日历年收入亿美元,Salesforce日历年收入亿美元。但是,IBM近年来收入下滑严重,Oracle的收入止步不前,而Salesforce的收入则呈现了完美的上涨曲线。从收入端就可以看出云计算对传统软件的胜利。

Salesforce自由现金流不断改善,SaaS商业模式显现威力。我们统计了三者过往30年的自由现金流情况,Salesforce的自由现金流在不断改善,IBM和Oracle由于商业模式的问题,自由现金流呈现出趋势性下降,直接影响了估值水平。我们认为,SaaS模式是自由现金流良好的根本性原因。

Salesforce的估值持续提升,传统巨头的估值跑输大盘。我们还统计了三者过往10年的估值情况。根据彭博一致预期,Salesforce估值Oracle估值IBM估值(采用前向12个月)。截止/12/13,三者的估值水平分别是8.25xP/S,4.39xP/S,1.48xP/S,差距极为明显。作为对比,NASDAQ的估值的P/S为3.81x。不难发现,Salesforce的估值在持续提升,而Oracle的估值止步不前,IBM的估值出现下降。Oracle和IBM估值的提升速度均跑输大盘。估值端SaaS对传统软件的胜利更为明显。

3.4.美股新动向:SaaS新生代初露锋芒

3.4.1.SaaS新生代:为公有云而生+强规模化能力

SaaS新生代是为公有云而生的。Salesforce在其诞生之时,AWS尚未出现,这决定着Salesforce的底层架构无法充分利用公有云的强大能力,同时,Salesforce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Co-location部署,这也使得Salesforce不能完全适配公有云。对于转云的SAP、Oracle等非云原生产品来说,其对公有云的适配性更差。因此,上一代的SaaS产品与公有云的适配性一般。新一代的SaaS产品则完全建立在公有云之上。这里的完全建立不只指的是他们能够充分利用各大公有云平台的性能,拥有着极佳的适配性,同时指的是先有公有云,才有他们的商业模式,因此其对于公有云的依赖性比之前的SaaS产品高非常多,典型的代表是Snowflake、Datadog等。

SaaS新生代拥有强规模化能力。Salesforce、Workday等SaaS产品属于BusinessApplicationSoftware,商业属性让他们的规模化速度受到了较为显著的限制,产品线扩张需要收购,销售周期漫长,ACV巨大,但这也造就了他们强大的进入壁垒。Snowflake、Datadog等新生代SaaS产品更偏向于BusinessInfrastructureSoftware,尽管进入壁垒较低,但是其规模化速度极为显著,销售周期较短,并且能采用自助的销售方式,大幅降低销售成本,ACV不高,比较容易实现品类和TAM的扩张。年,结合疫情原因带来的公有云的迅速攀升的渗透率和接受度,我们看到了诸如ZoomVideoCommunications和Snowflake的极高增速以及极高估值。

3.5.国内SaaS:方兴未艾

3.5.1.从全球云计算市场结构来看,国内SaaS市场潜力最大

我国SaaS市场占比远低于全球水平,预示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信通院相关统计,从全球市场来看,SaaS占比最高,预计到年SaaS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IaaS市场规模为亿美元,PaaS市场规模为亿美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国年SaaS市场规模为亿美元,IaaS市场规模为亿美元,PaaS市场规模为42亿美元。与全球市场相比,我国SaaS市场占比严重偏低,预示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3.5.2.国内SaaS企业财务指标出现拐点,未来有望更上一层楼

我们以典型上市公司为例,对比了Adobe、Autodesk、Oracle、Microsoftv.s.广联达、用友网络、金蝶国际、金山办公、石基信息的情况,方法为按照上市地点将各项公司的数据加总作为样本,数据追溯4年,并进行了一定的日历年度调整。我国SaaS的发展水平低于美国若干年,为了更好地进行比较,我们将海外公司-年的数据与我国公司-的数据进行对比。

海外来看:

收入从年的亿增加到年的亿,CAGR=7%;

预收账款从年的亿增加到年的亿,CAGR=12%;

经营性净现金流从年的亿增加到年的亿,CAGR=6%;

净利润从年的亿增加到年的亿,CAGR=0.1%。

国内来看:

收入从年的亿增加到年的亿,CAGR=20%;

预收账款从年的12亿增加到年的33亿,CAGR=30%,符合海外云公司的规律;

经营性净现金流从年的17亿增加到年的43亿,CAGR=26%,符合海外云公司的规律;

净利润从年的9亿增加到年的26亿,CAGR=31%,不难发现净利率也有了显著提升。

我国的SaaS公司尚在发展初期,前途不可限量。不难发现,我国SaaS公司的增长指标十分优秀,重要指标增速比美国相关公司高一倍以上,特别是净利润增速远高于美国公司早期的水平,表明我国SaaS公司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初期。我们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经济体,SaaS产业孕育着巨大的潜能。正如我们在此前周观点《“宅经济”变为“云经济”》中提到的,本次疫情是国内SaaS产业发展的重大拐点,未来国内SaaS产业将加速发展!

4.国产化进入规模落地、业绩兑现的“分水岭”

4.1.年:*府IT国产化进入高峰,行业国产化规模落地元年

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过去由于美国现金的IT技术及其领先地位,我国的IT产业基本建立在以美国科技企业为主流的软硬件之上,包括CPU(英特尔、AMD等)、操作系统(微软、苹果等)、数据库(Oracle、SQLServer等)、应用软件(Office、Adobe等)、安全软件(McAfee等)。随着我国研发的加大投入,部分国产软硬件开始实现自主研发,但在产品性能、生态建设等层面较国外软件仍存在一定差距。对此,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行业应运而生。通过对IT软硬件各环节的重构,建立起自主可控的IT行业新标准与辛生态,达到各环节的“国有化”。信创产业主要从云计算、软硬件研发与网络安全等方面出发,提升信息安全管理与防控能力。年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市场对国产化的担心因素已经处于边际低点:

第一,华为+中芯国际被制裁的组合,预期已经在最底部,难有比现在更严重的打压,而华为“向下抓住根”全力进*半导体制造有望取得新进展,提振对我国自主可控与科技创新的信心。

第二,对于*府国产化招标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降的担忧已经在股价中反应,实际以金山办公为代表的竞争格局好的龙头公司价格影响因素有限。

第三,对于国产化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不兑现的担忧,实际我们从年Q3已经能够看到显著向上信号。

年行业客户有望接力*府成为国产化主力。年开始,以金融、运营商、能源等重要行业为代表的国产化试点项目公开招投标均已经启动,预示年将是行业国产化规模启动元年。尤其近期金融行业多个国产化标杆项目浮出水面,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不局限于市场预期集中的办公系统,而是已经深入到云缴费、信用卡、对公理财等核心业务系统,标志着金融行业信创开始进入深水区,而金融核心业务系统相对办公系统的国产化市场体量与竞争门槛均将大幅提升。

4.2.工业软件:中国制造向“智”造升级的利刃

4.2.1.工业软件定义及市场空间

工业软件是制造业的信息化利刃,是联系传统工业生产与现代信息化的纽带。作为智能制造的承载,工业软件已深度融入工业设计及制造流程。工业软件也是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扩张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庞大,我国工业软件市场高速发展。*策层面,新工业化在全球起此彼伏;产业层面,软件数字化设计已融入现代制造业骨髓。

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承载,已深度融入工业设计及制造流程。在制造业逐步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工业软件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体现产品差异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工业软件的应用贯穿制造业整个价值链,从研发、工艺、制造、采购、营销、物流供应链到服务;从车间层的生产控制到企业运营;从企业内部到外部,实现与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互联和供应链协同,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离不开工业软件的全面应用。以西门子、通用电气为代表的全球制造业巨头持续加大对工业软件的投入,并展开了依托于工业软件的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工厂等革新性项目。

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庞大,我国工业软件市场高速发展。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由年的亿美元增长至年的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34%,整体规模庞大,。相比之下,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仅为亿元,体量不到全球市场10%,成长空间广阔。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34%,增速强劲。在中国制造逐步向高端制造迈进的道路上,我国工业软件市场有望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工业软件是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扩张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国务院于年底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形成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根据中国信通院的相关统计及测算,我国工业互联网年、年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7%、47.3%,占GDP比重分别为1.5%、2.2%。其中,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年、年增加值规模为亿元、亿元。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软件是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及中国信通院相关测算,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软件在年占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存量规模的比重为46.4%,充分表明其在工业互联网产业中的重要性。

4.2.2.国产化+智能制造双轮驱动

人民日报发声,彰显工业软件自主化重要性与紧迫性。年6月26日,人民日报刊文《壮大国产工业软件》,并被观察者网等主流媒体转载。文章指出,我国正加快推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工业软件对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提出了壮大国产工业软件的倡导

疫情彰显自动化生产意义,催化无人工厂加速落地。受制于疫情过程中人员接触受限,复工复产受到重大影响。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在本次疫情中“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根据联想集团介绍,联想武汉工厂利用物联网IoT、大数据等技术,同时结合基地自主开发的“Ideas信息平台疫情管理系统”,精准预测生产要素,实现了顺利复工。根据艾媒商情舆情数据监测系统显示,智能制造在疫情期间网络热度较高,特别在相关部门出台支持措施后明显升温。在国外,根据德勤相关调查,由于疫情的相关影响,截至年8月,接受调查的制造业企业中有38%停止了对智能工厂的投资,并期望在未来12个月内恢复其智能制造投资。考虑到这一点,62%的制造业企业致力于采取主动行动,部分甚至正在加速采取行动。考虑到这些公司平均将其工厂投资的36%用于智能制造投资,智能制造相关投资相比年统计或增长20%。

4.2.3.工业软件:总体策略分类治之

包括CAD、CAE、CAM在内的硬核基础软件是工业设计及制造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当下我国相关领域主要由国际工业软件龙头厂商所把持。例如,CAD市场主要被Autodesk旗下的AutoCAD、达索旗下的Solidworks占据,CAE市场中国际巨头ANSYS也占有一定的份额。而以“Matlab禁令”为代表的事件表明硬核基础工业软件在面对外部不确性时存在很大风险,极易形成“卡脖子”局面。我们认为,在外部不确定性持续加剧的背景下,工业软件有望迎来国产化良机。

我国工业软件发展呈现从上到下逐渐稀缺态势。根据产业调研,我们对现有的国产化工业软件厂商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将其按照设计软件、平台软件、专项软件进行了分类:

通过对工业软件国产化厂商的梳理与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工业软件市场格局呈现出以下特点:

平台软件发展良好:平台软件位于整个工业软件体系的最上层,本质上是对底层设计软件整合后附加流程管理功能的平台系统。由于平台软件与管理软件更为接近,国内相关厂商已具备多年的技术储备,整体国产化程度较好。目前,以宝信软件、鼎捷软件、赛意信息等为代表的国产化厂商已在积极开拓市场。

专项软件有所作为:专项软件独立于整个工业软件体系,可以认为是在具体非标准化细分领域的“袖珍版”设计+平台套装。目前,以广联达为代表的国产化厂商已在BIM领域形成了竞争优势,并有望在建筑业巨大的体量下获得进一步发展。在我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需求激增的背景下,以华大九天、芯愿景为代表的EDA厂商也有望迎来历史性机遇。

设计软件高度稀缺:设计软件位于整个工业软件体系的最底层,可以认为是工业领域的“基础软件”。设计软件较高的技术难度以及高昂的研发成本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并为Autodesk、达索、ANSYS等公司占据市场乃至垄断行业标准带来便利。目前,我国从事CAD/CAE/CAM等核心设计软件的厂商仍然较为稀缺,中望软件、英特仿真、柏楚电子等少数公司是其中的代表。

国产化浪潮为工业软件自主化注入强心剂。为保障我国IT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信创已在**和重要行业中快速推进。目前,信创主要集中于芯片、存储等硬件基础设施及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事实上,面向航空、能源、电力等领域的制造业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而这一群体也同时是工业软件的主要客户群体。在IT国产化浪潮下,国产化工业软件有望迎来发展良机。

中国制造为工业软件自主化构建战略依托。根据产业调研,工业软件中多个产品呈现出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行业需求分化的特性。因而,庞大的制造业体量是工业软件落地、生存、发展的前提。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为31.71万亿元,庞大的规模为工业软件国产化发展提供了土壤。相比于国际工业软件巨头的收入体量,国内工业软件厂商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

增量:顶层规划为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指明方向。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制造过程的智能化转变。目前,时间节点距离第一步“到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越来越近。根据工信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年)》,-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1.22%。到年,产业销售收入将超过3万亿元,到年,产业销售收入将接近4万亿元。其中,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

同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年)》专栏2“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方向”提出,“加快研发智能制造支撑软件,突破计算机辅助类(CAX)软件、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设计与建模软件、数值分析与可视化仿真软件等设计、工艺仿真软件,高安全高可信的嵌入式实时工业操作系统、嵌入式组态软件等工业控制软件,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供应链管理软件(SCM)等业务管理软件,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与实时数据智能处理系统等数据管理软件。到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体系,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支撑软件市场满足率超过30%。”我们认为,伴随着规划期临近以及中国制造加速冲刺期的到来,国产工业软件进入*金发展期。伴随中国制造智能化转型对数据管理需求的提升,平台类软件或最为受益。

只有制造业最了解制造业。不同于新零售等产业互联网,工业信息化往往伴随大量非标准件以及订单信息,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无法深入理解制造工艺以及对应的加工工序处理,使得工业信息化软件往往不能很好落地。由徐工集团、宝钢集团等大型制造业投资成立的工业信息化企业能够基于工业知识沉淀,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中国“智”造。

工业软件投资逻辑:分而治之。根据设计软件、平台软件、专项软件的不同分类,我们工业软件的投资逻辑进行了梳理:

工业软件实现自主可控需求迫切。我国高端制造业,尤其是航天、船舶、电子信息制造等对国外工业软件平台依赖程度大。根据亿欧咨询,高端装备制造的设计软件市场上95%的份额被美国、德国、法国等软件公司的产品所占领。“Matlab事件”拉响工业软件“卡脖子”的警报,自主可控箭在弦上。人民日报发声,彰显工业软件自主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工业软件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工业软件是迈向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第一步。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核心,MES/PLM等平台型工业软件则是智能制造核心中的“命门”。通过5G技术赋能,智能制造技术基础业已成熟,而在用人成本攀升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推动工业自动化需求加速的大背景下,工业平台软件需求迎来重要拐点。

*策逐渐落地,进一步助力工业软件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与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国务院围绕打造制造强国出台了若干文件,从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到《关于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无一不彰显提升智能制造战略地位的必要性。作为智能制造产业的排头兵,工业软件将迎来大规模落地。

5.重点企业分析(参见原报告)

海康威视:全球安防龙头迎来企业级市场与AI视觉应用落地“第二春”

金山办公:稀缺产品型标的,云上有金山

用友网络:转云+软件国产化带来新增市场空间

恒生电子:全面推进金融云,市场开放带来可期增量

广联达:“现金奶牛”显真容,设计类产品再加码

中科创达:智能汽车时代的软件龙头

德赛西威:自主龙头卡位自动驾驶*金赛道

四维图新:自动驾驶地图云服务龙头

奇安信:剑指5G时代的网络安全领导者

东方财富:携互联网强大基因打造智能科技券商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获取精品报告请登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