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给亲戚家小朋友上课,持续了3个多小时,头疼,乱写乱画,教育了NN次还是如此,真是太痛苦了,还好不是职业老师,最近些年,就是偶尔客串一把,也很同情老师们,一年四季都是这种痛苦的体验,持续几十年,真是太惨了。
要说中法哪2款武器最像,应该是法国的飞鱼和中国的C反舰导弹,中国的霹雳7空空导弹就是山寨法国的魔术2空空导弹,这个就不提了,关键是性能还不好。
折腾后遗症,写稿写不动了,那就随便侃侃吧,要说就说中国法国*事技术交流,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法第一个建交,法国人对中国还是蛮不错的,给了不少东西,比如多款导弹和设备,后来中国买法国的东西,还是不少,mm舰炮,海豚直升机,吊放声呐,*舰作战指挥系统,这里不说那么远。
中国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研制和欧洲的hot导弹很像,法国人也给了不少资料,就是引进生产线和技术的要价太高,最后垮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不少诀窍,现在说说中国C反舰导弹和法国飞鱼导弹的事情。
二者对比起来,外形很像,都是火箭发动机推进,弹翼采用了梯形翼设计,前缘后掠角大点,后缘有点微微的前掠,法国的前掠角度更大一些,尾部控制舵面,采用了大展弦比的后掠设计,法国的设计展弦比更大些,舵效也应该更好点。
中国C家族的头部是卵圆形的,美国和法国的导弹头部都是尖锐的,卵圆形的头部,适合比较低的速度,而尖锐的头部高速更好些,虽然中法导弹的巡航速度都是0.9马赫
不同之处还是很明显,最有意思的是头部,中国C导弹头部稍显圆钝,尖端有个比较明显的圆球顶,而法国飞鱼导弹则是尖锐的拱形,阻力更低一些,类似的设计,也出现在美国鱼叉导弹头部。
从技术源流来说,中国C反舰导弹,总体布局上吸取了很多飞鱼导弹的设计,但是关键的三大件都是自己百分百国产:小直径长燃烧时间固体火箭发动机,单脉冲主动雷达导引头,高精度雷达高度表,没有这个突破,就不指望C的诞生,当然,我们的C还是赶不上法国飞鱼,战斗部都是公斤半穿甲,直径一个是mm,一个是mm,导弹射程都是50公里。
但是查了导弹手册,我们的发动机很渣,巡航发动机公斤,法国的就公斤,主要差别有两方面,我们的装药是聚硫橡胶,法国的是奥克托今双基药,燃烧室压力也啥,我们才5-5.5(平均和峰值)MPA,法国是6-7MPA,就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在基础部件上,差距是很大的。
这是KD88空地导弹的进气道特写,该导弹采用了C导弹的主要架构,但是弹头翻了一番,和美国SLAM对地攻击导弹指标类似,我们这个导弹设计还是有亮点,最大的亮点是导弹的采用了比较高效的风斗式进气道,而且还架在两个弹翼之间,通过两个弹翼和弹身组成的半封闭空间,进气效率很好,这是一个不错的设计。
法国飞鱼导弹改进喷气发动机设计,和我们C导弹的发动机是一样的,都是法国微涡喷公司的产品,他们导弹射程km,我们的超过km,但是他们的导弹设计还是比较有意思,舵面效率高,而且操纵功率大,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导弹设计还提出了高G机动,外观上,可以看到4口进气道,可以使用STT转弯(侧滑转弯模式,而中国C导弹家族只能采用倾斜转弯BTT模式,反应比较慢一点),而且还采用了隐身设计,从外表看不出来太多,总体细节设计还是很圆滑,估计外表涂了隐身涂料,也对导弹的红外特性做了改进,很有可能在发动机上做文章,降低尾喷口温度还是啥。
美国的鱼叉导弹设计就特别诡异,为了折叠效果最佳,他们采用了埋入式进气道,从外面根本看不到外露部件,但是进气效率就太渣了,极端浪费发动机推力,当然好处也不少,雷达反射截面很小,他们的设计,比较方便改装在潜艇上使用,而且舰载发射平台上,圆柱形发射筒,尺寸极小,非常节省甲板面积,这也是我们国家总师比较佩服的地方。
美国的鱼叉导弹,速度较慢,但是弹头比较重,进气道设计也比较诡异,采用了埋入式三角进气口,比较像一款隐身导弹,雷达罩比较特殊,尖端凸起,美国导弹的优点是雷达导引头性能好,发动机好,这个没说的。
中国导弹设计师,长期以来一直痛苦的地方,就是发动机,其实是导引头,壳体材料和加工工艺落后也是常识,最近几十年的疯狂追赶,差距明显缩小,由于西方人在导弹技术上的保守,一直在70年代研发的老弹上不断改改改,使得中国反舰导弹技术在最近10年,彻底超越西方,成为世界第一强。
法国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强国,他们对于武器研发很重视,从火炮时代开始到导弹时代,每个时期,法国人都有比较不错的作品出现,大部分武器性能都有鲜明的特点,即使不是最强,但是也比较好用。
中国人在超音速反舰导弹上,整了一款又一款,法国人有技术,但是没有需求,所以只能将超音速技术锁定在战略核攻击导弹型号上,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策略,常规作战,找不到需要超音速攻击的对手,超音速导弹造价极高,玩不起。
最近几年,法国人终于行动起来了,驱动力就是俄罗斯人的先进高速反舰导弹,这也是很多人所说的,压力就是动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外界的持续压迫,多牛的天才,都容易闲置成废物!
PS:这也是很多单位强调的,员工的承压能力。
大水来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