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余华真敢说,中国英国韩国男人哪个最好 [复制链接]

1#

余华在米兰讲文化差异,说到自己小说《许三观卖血记》里的许玉兰,只要遇到不高兴的事,就会坐在门槛上对邻居或者路人哭诉,抖搂自己家里的那点破事。

人家只当是他夸大的讽刺写法,谁知余华说这是来自生活经验,他的邻居里就有这样一个女人。

虽然中国的文化里强调家丑不可外扬,可是这个女人不管不顾,逢人就讲嘴上没把门的,而且这样人还真不少。

听演讲的一个意大利朋友告诉余华,那不勒斯的女人就是这样,不高兴了就找外人哭诉。

旁边的英国记者听不下去了,他说太可怕了,如果英国男人的妻子像这样,这个男人很可能会去自杀,因为英国男人最要面子。

意大利人表示,你们英国男人也太脆弱了,我们意大利男人最多也就是对妻子说一声:我去买包香烟!然后就消失,再也不回来了,绝不会为这种事情自杀。

最后他们好奇中国男人会怎样对待,还能怎么对待?吵一架、打一架,日子还是得过下去,也许中国传统的观念--糟糠之妻不下堂,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相比之下突然觉得中国女人的结局好多了,至少老公还在。

这种把各国男人拿在一起比较的事情,余华做过很多,也许是好奇,也许是想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为他的小说积攒素材,总之他兴趣颇高。

中国人富有了之后,出国旅游时都会买各种各样的礼物带回家,余华去韩国的时候,一位韩国女性告诉他,你们中国男人比韩国男人好,因为中国男人来买礼物的时候,给情人买的同时也给妻子买,而韩国男人只给情人买礼物,不给妻子买。想来这是个大概率事件,所以才能被她观察到。

余华半信半疑把这个观点分享给一位意大利女性朋友,她听完后说,韩国男人比意大利男人好,意大利男人既不给情人买礼物也不给妻子买,他只给自己买礼物。

这种情况实属没想到,都觉得外国的月亮圆,外国的男人也坏不了,其实这也是一种刻板印象,说到英国就会想到绅士,说到意大利男人就会联想到浪漫。也许是电影里的宣传,让人看到的都是恋爱中的美好形象,而本国的女性最有发言权,在婚姻中呈现的才是男人的全貌。

中国男人虽然有一些木讷,谁知比较一圈下来,还比出了优越感。至少不会像英国男人,因为面子而去跳河;更不会像意大利男人动辄离家出走,杳无音信,让女人苦等作为长久的惩罚。

这两种极不负责任的自私做法,中国男人大概率是学不会的,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人们早已将家和万事兴当作人生最圆满的状态,虽然不是绝对,但也表明了大多数人对家庭和睦的向往。

一个地方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往往反映了这个地区背后的文化。夫妻之间就算真过不下去了,也希望好聚好散,一别两宽。说到底,中国人还是一个“仁”字摆在心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