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脑机芯片研发顺利,马斯克招募顶级神经主任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会诊启动 https://m.39.net/disease/a_11972565.html

年1月21日,Neuralink发布公告招募顶级临床神经主任,这标志着马斯克的脑机芯片科研进展顺利,已经通过动物实验,准备正式开启人类临床实验的阶段。

马斯克认为:目前以人类大脑进化的速度上看,即使是最乐观的情况我们也会被人工智能远远地甩在后面。建立人类大脑与计算机的神经连接是自我进化以及对抗人工智能威胁的最佳办法。

将人类改造成半机械人,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目前人类大脑与计算机相比,信息输入的速度太慢,传输出去的速度也不够快。良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大脑中植入人造的设备帮助大脑实现这样的功能跃升。

马斯克的Neurallink脑科技公司希望通过这个比硬币还小的芯片,将人脑与计算机连接起来。你可能会想是不是需要开颅手术啊,这么恐怖!

其实没有那么恐怖,通过精度极高的自动化设备,植入的脑机芯片仅需通过激光微创手术,Neurallink的外科手术机器人能够以极高的精度将脑机芯片中的根神经连接线与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的连接点相连,手术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

Neurallink的脑机接口芯片神经连接线采用纳米技术,直径大约是人类的头发丝的百分之一,柔韧性足以确保不会损害脑组织,技术风险相对于治疗帕金森氏、中风等疾病的脑部探针技术更为安全。

那么用于神经连接的脑机接口芯片是如何工作的呢?如何增强大脑功能的?大家都知道人类的大脑是由近千亿(亿)的神经元组成的。这些神经元通过连接点上的突触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人类大脑这个极其巨大的神经网络。科学发现:神经元是通过一种“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也就是生物电信号进行相互交流的。

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等等这些都是神经元电位活动造成的,专业术语叫“动作电位”。脑机芯片就是通过采集、分析这些神经元电信号工作的。

脑机芯片植入大脑后,通过神经连接线采集“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信号,并将信号发送到佩戴在耳后的外部接收设备。外部接收设备由应用程序控制,这样就能读取大脑的活动状态。而且不仅仅是读取信号,通过脑机芯片神经连接线的电刺激,还能修复大脑受损的神经链路。

00::11

例如,神经连接线的电极会刺激大脑尽可能多的神经元活动。而神经元活动量级越大,代表我们大脑的能力也越强(其实市面上补脑的保健药品等也是通过激活神经元的方式补脑的,只是方式不同,马斯克物理方式简单粗暴、药物的方式相对平和。作者本人考研的经历,曾长时间吃过很多种补脑的药物,平心而论还是有一定效果,确实不是心理作用)。这种提升神经元活动量级的方式也能够提升大脑障碍患者的生活。

例如,在神经学方面帮助脑瘫患者重新具备移动能力,让神经性失明的人重新具备视力,进一步改善阿尔茨海默症,癫痫等等和大脑有关的疾病。所以,Neurallink的脑机芯片在原则上讲,可以治疗任何和神经有关的疾病,马斯克计划在年开始进行人体临床试验。

目前,脑机芯片已经在猴子和小猪身上进行了测试,效果非常良好,参与测试的猴子已经能够通过脑机芯片用“意念”控制电脑玩游戏了。

03:28

Neurallink的研究人员首先通过植入猴子大脑的脑机芯片,采集猴子在进行游戏训练过程中的神经元活动数据,之后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神经网络将大量数据进行建模,之后脑机芯片通过分析猴子大脑神经元活动实现猴子仅用“意念”就可以操作游戏!

03:28

Neurallink的神经连接是建立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基础上的。严格意义上讲年一名名叫马修·纳格尔的脑部疾病患者,是首例脑机接口技术人体临床应用的实验者,他颈部受伤后发生了瘫痪,应用脑机接口技术使他能够用

“意念”控制电脑光标移动进行打字从而实现简单的交流。虽然那次实验的重点是治疗脑损伤,但是却是脑机接口技术的真正起点。

脑机接口技术(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是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将大脑复杂的神经活动进行建模,从而实现神经假体、语音解码、意念打字、神经反馈等多种人机交互功能。在植入方式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非侵入式的,一种是侵入式的,马斯克的neurallink属于侵入式的。至于为什么要用侵入式这种有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创伤的方式呢?

因为使用脑电图等非侵入性技术从头部外部监测神经活动,每个传感器通道需要记录数百万个神经元的总活动,现在好一些的外部脑电波采集设备具有至通道,一般的还停留在通道,这意味着很多神经活动的细节被模糊掉了。

举个简单例子:通过放置在体育场外的麦克风体验体育赛事。从人群的咆哮或呻吟中,你可以判断主队何时发生好事或坏事,但将很难区分他们是否进球或进行了出色的防守。而且你也肯定听不到场内球迷对这场比赛的看法。

神经元活动信号的采集也是如此:远距离采集能够得到一些高级信息,但要访问精细信息,需要靠近神经元电信号发生的位置,需要采集单个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或电压“尖峰”信号。目前,只能通过在大脑内放置电极来实现这一功能。(关于神经元信号传递的具体过程,欢迎感兴趣的读者查阅往期《脑科学颠覆性研究成果-大脑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学习策略类似》)

那么Neurallink在未来的应用场景主要有哪些呢?比如:人类将能够像计算机一样回忆起一切;会有超人的记忆力;如果你去国外旅行,你可以下载一个语言程序,直接就可以说当地语言。甚至,如果和你交流的人也植入了脑机接口设备,你根本不需要说话,仅仅通过大脑想对方就可以知道你要说什么了,这就是所谓的“心灵感应”能力。而且这并不遥远,Neurallink负责人称:“心灵感应”交流可以在5到10年的时间内实现,这就是目前人类文明可以够到的天花板!

虽然马斯克的时间观念好像不是很强,而且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但Neurallink只是众多脑机接口研发的机构之一。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逐步突破,科技强国以及科技巨头等纷纷涌入:Facebook正在研究生物标记工程,只用大脑意念就能打字。Alphabet也在通过脑机设备来治疗脑部神经系统疾病。中国、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我国的工程院院士称:中国有望5年后达到neurallink的技术水平。

NeuralLink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共生关系。共生关系当然就是要两方之间互惠互利。NeuralLink的脑机接口技术拓展了人工智能与人类可以一起发展和进化的良好方式。不过也有问题,就是当你的脑机接口芯片被入侵时,与人工智能融合会带来很多危险。

被称为知识的元年,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等技术得到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界得到空前拓展!而年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元年,上述科学技术迅速在该年得到落地应用。我们很幸运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感受这个文明进步的世界。20年前,我们无法想象今天的进步,相信20年后,会有更难以置信的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