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皮炎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118286.html央视网消息(策划/徐也晴剪辑/实习王一帆设计/刘京京):5月,高校毕业生完成论文和答辩后,陆续迎来属于自己的毕业季。疫情当前,毕业生或许会少了些毕业典礼的仪式感,或许要面临就业时的抉择,抑或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感到迷茫……
为了解答即将走入职场的学生们面临的种种心理困扰,央视网《新闻+》特别策划《毕业季心理课》,从“毕业就业的焦虑情绪”聊到“工作的意义”,从“面试技巧”聊到“职业规划”。在本期节目中,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测评系系主任迟毓凯解答工作后如何调整心态、进入状态。
02:34
1.从校园到职场会面临哪些心态变化?
迟毓凯:人是环境的产物,在不同环境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从大学到工作单位,身边的人发生了变化,当然,身份和角色的变化,也需要我们自己做出一些转变。
首先要强调,公司不是学校,老板不是老师,他们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一点需要我们清楚。
学生时期,老师可能更喜欢你提出问题,希望你有质疑精神。此外,题目做错了,但解题过程正确,老师也会给分;发言后即便回答错了,也可能会得到表扬,这都是以过程为取向的。
但工作后,老板、领导可能更需要你的执行力,这就是以结果为取向的。在这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空间下,哪种方式更有道理?哪个做法更好呢?其实两种方法都不错。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游戏规则”,所以在到一个新公司、新岗位前,一定要在心理上有主动适应的准备和预案。
2.如何在工作中为自己设定目标?
迟毓凯:怎么设定合适的工作目标,有一种方法叫作“SMART原则”。SMART是一个缩写词,代表着具体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和有时间限制的(Time-bound)。
在工作中如何使用?比如说,我们到一个新岗位后给自己设立的目标是,“要把人际关系搞好”,这样设置目标可行吗?不行,因为太宽泛了,没有达到SMART这个原则。比如把这个目标具体化,加上时间限制和具体的数量,即“要在工作一个月内认识名以上的同事”,这可能就是一个具体的、可测量的、有时间限制的目标了。
但同时,我们要注意让这个目标可以实现。因为有些工作单位可能没有名以上的员工,那么你就可以改成更现实的目标,即“工作一个月内,我要能叫出坐在我身边所有同事的名字”,这个目标就很清楚了。
所以,你在工作后,要设定这样的目标,能让自己看到自己在进步,并且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衡量后,进步可能会更快。
下期话题:工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