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SmartBeta到指数增强,公募量化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782213.html

提起公募量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行业笑话般的存在。行业普遍认为,公募做不了量化,事实也确实如此,现在国内做量化名气最大的可能就是幻方量化和衍复投资等私募机构。具体原因和客观大环境,我这里就不赘述了。

公募早年虽然也有“量化四大天王”的说法,但大家基本上都不熟悉。盛丰衍刚火起来的时候,我还统计过他和这四大天王的业绩对比:

今天浅浅一下公募量化,因为我确实不懂,所以不会写很深入,请大家见谅。

一、沉沦的SmartBeta策略

18年~19年的时候,短暂流行过一段时间SmartBeta策略,记得当时嘉实基金应该是这方面的先驱(据说是因为最早布局了相关的产品线,09年就布了一个基本面50),但前几年大家主推的都是红利低波因子的产品,在接下来三年的结构性大行情中几乎全*覆没。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共有37家基金公司布局了只SmartBeta指数产品(不同份额分别计算)。

SmartBeta策略在进行指数编制时,不再仅依据市值进行选股和加权,而是选择在一些特定的风险因子上进行暴露,如红利、低波动、价值等,从而获得特定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由于这些因子是主动投资过程中挖掘出的相对稳定的Alpha,更能从基本面或技术面实质进行指数成份股的选股和加权,因此往往能获得超越市值加权指数的收益(咳咳,理论上)。

基金公司布局产品是很考验战略思维的,也带有很多运气成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站在18年底、19年初的时候,回测一下行情,红利因子+低波因子是最强的,大家在申报产品的时候还是会有线性外推思维:因为红利因子过去三年表现不错,所以未来三年也会表现不错;因为XX基金经理过去三年业绩很炸裂,那么他未来三年的业绩也会非常炸裂。

所以在年的时候,再也没有人提过什么红利低波了,那一年也是曹名长被骂得最惨的一年,你说你年买这类产品,心态会不会爆炸?

为什么说布局产品的时候也要看运气,比如方正富邦当年布局了市场唯二的白酒基金,但没等到白酒的阿尔法就清盘了,这种产品不可能再有第二只;但方正富邦保住了唯一的一只保险主题指数,去年四季度终于迎来了行情。

一个布局比较成功的SmartBeta策略产品是华夏的创成长,同样是在19年成立的,这个ETF在20年和21年杀疯了,那时候我的几个朋友最爱挂在嘴边的话是:你们天天研究主动权益基金有个什么意思?买什么都不如定投创成长和白酒基金!

回过头来看,什么SmartBeta,都是时代的Beta。

如果要给这几年SmartBeta策略做一个复盘和总结,我的结论是,现在看虽然不算成功,但对于超前布局的几家基金公司而言,这类产品未来可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时代风口的王牌。

其实我之前就有一个疑惑,就是所谓的SmartBeta,其实说到底还是暴露特定的因子敞口,因子的有效性可能只会持续几年甚至更短,本质上还是工具类的产品,费率比主动低,比指数高,需要有一定投资能力的人去做,而不一定适合个人投资者。没火起来有原因,但以后FOF和投顾,能不能帮个人投资者配置?未来的想象空间还是有的。

二、指数增强火了,又没火

其实不论是SmartBeta策略,还是增强指数,都归口为量化投资的一部分,你通常会看到一个典型的基金经理下面挂了好多产品,包含了中证指数、中证增强指数、XX量化增强等。

对于一个量化增强的基金经理而言,通常会发行一个中证增强指数,一个中证增强指数,然后再搞几个XX量化增强,不说是跟踪什么的,但表面上说是主动量化,但大致也是一个跟踪中证或者中证的增强指数。

其实这类产品是从去年火到了今年,尤其是因为今年小盘股比较强,国证和中证是最强的宽基指数,就导致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